近日,千禾味业披露2022年年报,实现营收24.36亿元,同比增长26.55%;归母净利润3.44亿元,同比增长55.35%,业绩增速超过中炬高新、莲花健康等同行。尤其第四季度业绩增长尤其迅猛,达到全年最佳。
二级市场上,千禾味业的股价也迎来一波上涨。
K线图显示,2022年9月23日,公司股价达到近两年的低点13.6元/股,2023年2月20日达到年内高点26.12元/股,期间累计涨幅高达92.06%。
反观其竞争对手酱油龙头海天味业,2022年前三季度,交出了史上最差的成绩单,净利润下滑0.86%。
“去年10月份,海天味业因添加剂双标门事件闹得沸沸扬扬。消费者谈添加剂色变的大环境让主打零添加的千禾品牌提升了知名度,给了千禾味业、李锦记等其他头部品牌弯道超车的机会。”
有券商分析师表示,彼时,“要买就买零添加”等词条登上热搜,给千禾味业带来正面影响,叠加第四季度是消费旺季这一因素,线上平台一度出现千禾味业产品缺货的情况。
“零添加”加持,千禾味业一度备受关注。4月12日,一份定增募资申请,再次将千禾味业推到了风口浪尖,引发多方质疑,千禾味业大股东花式割韭菜?
受质疑:
高位减持、低位增发
大股东伍超群花式割韭菜?
资料显示,“锦鲤”千禾味业起家于焦糖色,2015年公司酱油业务的销售收入超过了焦糖色业务,核心业务完成了更替,2016年3月实现在上交所上市。2019年,千禾味业原始股东迎来解禁。当年底,大股东伍超群发布解禁公告,宣布开始减持,与其同时减持的还有其他管理层股东。从2020年2月开始,千禾味业股价开始持续上涨,从10元出头,到9月,涨到了40多元。千禾味业高管不断减持,累计套现近30亿,其中大股东伍超群减持套现约11亿元,其侄子伍建勇也大额减持,套现有数亿元。根据公告,2022上半年的减持价格区间21.76元-38.45元。到2021年初,千禾味业股价开始下幅下跌,短短几月从40多元的高位下降到16元上下。此次以15.59元/股向大股东定增,伍超群拟以现金认购非公开发行股份,锁定期为36个月。从高位减持到低位定增,差价收益不菲,伍超群赚取现金在手,给自己更多回旋余地,这次看来是大赚了。而在定增的同时,千禾味业还披露了最新股权激励的草案,公司拟向73人授予数量459万股限制性股票,授予价格为9.79元/股。随后,千禾味业再多次进行实控人定增。2022年底,向伍超群定增,发行价格为12.92元/股,同期千禾味业的股价在21元左右,发行价仅为交易股价的约60%。4月12日,千禾味业再向伍超群定增发行价格为15.59元/股的公司股份,此举引发股民的强烈不满,认为千禾味业高层高位减持、低位增发,玩资本游戏,割股民韭菜。
热销区域方面,北部、西部、东部区域的毛利率最高,均超过了30%,受高投入影响,北部区域营业收入甚至上涨了67%,毛利略增,表现很亮眼。
千禾味业的靓丽业绩,在行业成本攀升的背景下,颇为不易。合同负债2.15亿增2.9倍千禾味业的主要原材料为豆粕、大豆、小麦、白砂糖、葡萄糖母液等农副产品,2022年主要农产品原材料的采购价格呈上涨趋势,公司成本显著增加。
广东省食安保障促进会副会长 朱丹蓬
从整体看,产业端和消费端之间存在很大的矛盾,包括价格、标准等问题。当下更多的是消费者不相信零添加产品,难接受高价产品,却要求主流大众化产品达到较高的品质。
且不说零添加是不是伪概念,单就当前的消费矛盾而言,零添加很难在短期内成为主流。千禾味业股价的上涨,以及整个销售情况的火爆,只是阶段性的现象。一方面,消费者对零添加的概念还相对模糊,没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包括消费习惯、消费能力以及消费理念等认知水平还未能达到;另一方面,千禾味业所谓的零添加其实是相对而言,无法做到完全零添加。
应该来说没有被这个消费者所认可,所以来说,它的这整体的一个费用很高,售价很高,所以它的整个消费的频次很低,这个也是它为什么这么多年来整个体量不能快速增长,整个利润不能快速提升,整个股价不能够飘红的一个核心原因。
发布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