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头顶“扶贫概念股”的盘龙药业 圈钱还是“扶贫”?

头顶“扶贫概念股”的盘龙药业 圈钱还是“扶贫”?

2016年,证监会颁布《关于发挥资本市场作用服务国家脱贫攻坚战略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来自贫困偏远地区的企业开辟了上市融资的“绿色”通道。盘龙药业成为第一家享受证券“IPO扶贫”绿色通道的企业,作为...

2016年,证监会颁布《关于发挥资本市场作用服务国家脱贫攻坚战略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来自贫困偏远地区的企业开辟了上市融资的“绿色”通道。

盘龙药业成为第一家享受证券“IPO扶贫”绿色通道的企业,作为资本市场助力脱贫攻坚的典型,盘龙药业IPO一路“绿灯”,成为审核程序用时最短的企业,也是商洛市第一家本土上市企业。

但上市后盘龙药业“挥金如土”,重金砸下广告营销,而研发投入却少得可怜,还任意更改募投资金用途,曾经承诺建设的研发中心疑似“挂羊头卖狗肉”。

2017年上市时,盘龙药业资产规模为7.53亿元,营业收入从3.77亿元,通过IPO获得资金1.84亿元,当年销售费用为1.70亿元。

随后盘龙药业销售费用一路上涨,2017年至2021年分别为1.70亿元、2.38亿元、2.81亿元、2.63亿元、3.33亿元.

2022年,盘龙药业实现营收9.74亿元,当年销售费用为3.63亿元,销售费用率达到了37.27%,其中市场推广费高达3.24亿元,以公司568名为销售人员为计,人均使用推广费高达570万元。今年前三季度,盘龙药业实现营收7.16亿元,销售费用则达到了2.67亿元。

相比之下,盘龙药业研发资金营收占比常年保持在3%以下。比如,2022年公司研发费用为0.18亿元,仅占营收的1.8%,上市后五年时间公司仅增加了一个生产批文。

盘龙药业重营销轻研发还体现在研发中小建设项目上。资料显示,盘龙药业IPO时募投项目为生产线扩建、研发中心扩建、营销网络扩建及信息系统升级建设等项目。

然而原计划于2019年6月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生产线扩建项目,直到2022年底项目方才完工并投入使用,整整晚了三年半。

而所谓“研发中心”项目,实际上早在IPO之前,盘龙药业已经建好了,所以盘龙药业一度被质疑虚构募投项目。

在募集资金到位后,盘龙药业用募集资金置换了前期“研发中心”相关自筹资金。但据北京时间“财镜”实地走访后发现,在盘龙药业挂着“研发中心”招牌的大楼内,并没有发现其研发设备、实验室及其研发人员。据盘龙药业内部员工透露,这栋所谓的“研发中心”大楼实际上全部都是职工公寓。

如此看来,盘龙药业研发投入少也就不奇怪了。而作为募投项目中重要一环“营销网络扩建及信息系统升级建设项目”,原计划投资2333.02万元,盘龙药业在投了634.14万元后,就终止该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并将该项目剩余募集资金用于永久性补充流动资金。

尽管募投项目“水分”较高,但是打着“扶贫”的旗号,盘龙药业融资依然畅通无阻。

在尝到“扶贫”融资的甜头后,近年来盘龙药业频频发起再融资。2022年3月,盘龙药业发行了可转债2.76亿元,资金拟用于“陕西省医疗机构制剂集中配制中心建设项目”、“盘龙药业质量检验检测共享平台升级改造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

今年10月,盘龙药业在通过定向增发募集资金净额约2.95亿元,资金将用于中药配方颗粒研发及产业化项目、高壁垒透皮给药系统研发平台建设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等。

实际上,在发起定向增发后,深交所已经对盘龙药业融资发出了质疑。在审核问询中,深交所要求公司列示首发及可转债募集资金使用最新进展情况,说明可转债募投项目进展缓慢的原因,发行人货币资金余额较高的原因及合理性,募集资金的必要性及补充流动资金规模的合理性,是否存在过度融资的情形等。

从2017年上市至今不到六年时间里,盘龙药业通过IPO和再融资从A股获得了7.55亿元,而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公司总资产规模不过20.96亿元,净资产为15.24亿元。资本市场为脱贫攻坚给足了支持力度,但盘龙药业是真的扶贫,还是仅仅从市场上圈钱的方式实现让贫困地区为自身“扶贫”,我们拭目以待。

出品|华博商业评论

声明:该内容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轩新闻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处理。邮箱:News@wenxuan.news

发布评论

您至少需输入5个字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