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哪座城市最有钱?
答案可能出乎你的意料——既不是省会成都,也不是绵阳、宜宾等区域中心,而是一座位于大山深处、金沙江畔的四线城市——攀枝花。
数据显示,2024年攀枝花人均GDP达到11.4万元,排名全省第一,与广东东莞、浙江温州的水平相当。不仅如此,2024年攀枝花的GDP增速是6.3%,增速高于全国1.3个百分点,也比全省高了0.6个点。
这座城市的财富密码,既来自“家里有矿”的资源优势,也得益于“全年春天”的气候馈赠,更离不开“遍地水果”的产业布局。
被老天追着喂饭的攀枝花
攀枝花,这座位于四川最南端的城市,被横断山脉、大凉山和大雪山环抱,安宁河、大河、三源河与金沙江在此交汇。全市90%的地形是山地,连机场都建在海拔2300多米的山巅之上,堪称一座“山地王国”。然而,这份地理"刁难"却成就了多重馈赠。
地壳运动为攀枝花带来了价值连城的钒钛磁铁矿,攀枝花是中国四大铁矿区之一,更拥有全球罕见的钒钛磁铁矿。86.7亿吨储量让攀枝花手握“工业味精”钒的世界第三、战略金属钛的全球第一。攀枝花也是国内第一、世界第二的钒制品生产基地,以及国内最大、全球重要的全流程钛工业基地。在我国已投运的高速铁路中,有70%的高铁钢轨都来自攀枝花。
但大自然的馈赠远不止于此。这里冬暖夏凉,年日照超过2700小时,蒸发量是降雨量的近3倍;旱季雨季分明,阳光几乎全年无休。奔腾的金沙江与蜿蜒的安宁河冲积出肥沃的河谷平原,为农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于是,攀枝花成为了四川唯一的亚热带水果生产基地。从枇杷、樱桃到芒果、释迦,从温带到热带,这里一年四季果香四溢,甜味不断。芒果产业尤为突出,攀枝花的晚熟芒果因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品质远超国内其他产区,甚至出口到欧美市场。
不仅如此,攀枝花还成为了川滇交界处的“小三亚”。每年冬季,来自北方的游客蜂拥而至,享受阳光、避霾、避寒。2010年,攀枝花首次提出“康养”理念,并在全国率先发布康养产业地方标准。十余年间,这座城市连续跻身中国康养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10强地级市,成为首批国家医养结合试点城市。如今,“阳光康养”已成为攀枝花的崭新名片。
城市吸引力不断增强,常住人口连续四年正增长
除了老天眷顾,攀枝花的发展也离不开自身的努力。近年来,全国各大城市纷纷打响“抢人大战”,而攀枝花这座四线小城却凭借独特的政策组合与资源优势,在这场竞争中悄然突围。数据显示,2024年末,攀枝花市常住人口达到122.3万人,比上年度增加0.5万人,连续四年实现正增长。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也稳步提高,稳居全省第二。
更令人惊讶的是,这座曾经面临出生人口三连降(2018-2020年均降幅12.26%)的城市,仅用三年时间实现了人口逆势回流。这背后究竟藏着怎样的发展密码?
首先,攀枝花是座生育友好型城市。今年,“育儿补贴”被首次写进国家政府工作报告,而早在2021年7月,当全国还在讨论育儿补贴政策时,攀枝花就已经率先推出了“为二、三孩家庭每孩每月发放500元补贴金直至孩子3岁”的政策。这一政策不仅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也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据统计,政策实施三年来,全市已累计发放补助金3200万元,惠及了近4000个育儿家庭和2900名孕产妇。
但攀枝花的“生育友好”远不止补贴那么简单。从托育阶段开始,当地就构建了完整的支持链条:122家托育机构提供4600余个托位,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91.6%,学前三年毛入园率接近全民覆盖。这种“从摇篮到学堂”的服务体系,让年轻父母真正敢生、愿养。而针对女性职场困境,延长生育津贴计算天数、免费住院分娩等政策组合拳,更让攀枝花成为女性友好的就业优选地。
其次,除了生育支持政策,攀枝花还出台了一系列的人才政策,吸引着外地人来此就业和创业。《攀枝花人才新政七条》不仅为高层次人才提供真金白银的创业支持,更通过优化公共服务吸引外地人口扎根。数据显示,2021-2023年期间,外地购房者占全市交易量的50%,陪读家长的迁入更成为新增人口的生力军。
更值得注意的是,攀枝花的农业经济正在成为人口稳定的压舱石。当地以芒果、蔬菜为代表的高附加值农业,不仅创造了大量本地就业岗位,还让农村家庭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当其他地区因农村人口外流而苦恼时,攀枝花却凭借“城里有康养、乡下有果园”的双向吸引力,构建起独特的人口生态。
发布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