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图谋在创业板上市的同宇新材料(广东)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同宇新材)的IPO过程,出现了异乎寻常的延迟。公开信息显示,尽管公司已于2023年4月7日成功过会,但直至今日,公司仍未提交注册。
一般来说,IPO过会后,通常需要向证监会提交注册申请,证监会在20个工作日内反馈注册结果。然而,同宇新材在过会后长达15个月以上的时间里,并未进入这一审核阶段,问题到底出在哪?
财闻网注意到,同宇新材之前被监管等关注的多个问题依旧悬而未决,如依赖大客户业绩出现大幅下滑,现金流量净额连续多年为负,公司高管领有巨额年薪,以及IPO前夕突击分红,用募投项目补充流动资金等问题饱受诟病,而且公司的研发投入也一直非常薄弱,竞争力不强,目前,公司何时能够正式上市仍旧悬而未决。
过会后业绩出现大幅下滑
招股书显示,同宇新材是一家专注于电子树脂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成立于2015年12月。公司致力于MDI改性环氧树脂、DOPO改性环氧树脂、含磷酚醛树脂固化剂等系列产品的研发与生产,这些产品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通讯设备、汽车、5G通信等领域。
目前,同宇新材已经与全球覆铜板行业知名厂商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如建滔集团、生益科技等,逐渐成长为领先的覆铜板领域电子树脂内资供应商。
综合分析来看,同宇新材之所以在过会后长达15个月以上的时间里,仍未提交注册,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公司的业绩在过会后出现了很大变化。根据招股书来看,2023年上半年,公司的营收和净利润同比出现了大幅下滑,结束了之前两年的高速增长态势。
招股书显示,2020年-2022年,同宇新材营收分别为37815.82万元、94707.79万元、119284.77万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77.61%;扣非净利润分别为3886.65万元、13441.78万元和18590.00万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18.70%。
可以看出,报告期内,同宇新材的业绩确实表现不错,但是根据公司对监管的回复函显示,同宇新材的业绩持续性是存在疑问的。就在2023年上半年,公司业绩就出现了大幅下滑态势。
相关数据显示,2023年1-6月,同宇新材产品销售数量18334.99吨,同比增长7.31%;然而,同宇新材同期收入为4.32亿元,同比大跌31.77%;扣非后归母净利润7771万元,下跌21.62%。
虽然同宇新材尚未披露2023年全年及2024年一季度业绩,但从侧方了解到,目前其下游客户的业绩均出现大幅下滑,因此其近两年业绩下滑难以避免。
对此,公司解释称,前两年业绩增长主要得益于中高端电子树脂市场需求的持续增长、产品销售价格下降幅度有限且小于原材料采购价格下降幅度,以及下游客户为保障供应链安全增加了对国内供应商的采购。2023年业绩下滑主要受覆铜板行业和消费电子景气度波动的影响。
众所周知,IPO企业的业绩起伏波动太大是影响到其未来上市的重要因素,因为业绩的大幅下滑可能会影响投资者和监管机构对公司的评判和看法,加之目前日益收紧的IPO节奏,同宇新材势必要对业绩大幅下滑的情况做出合理的解释和说明,才能打消市场投资者的顾虑。
监管关注大客户依赖和对其业绩影响
除了还未上市业绩就出现巨大波动的硬伤,同宇新材在其IPO过程中因为其他问题也受到了监管层的问询,特别是关于其对大客户的依赖问题。
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同宇新材对前五大客户的销售收入占比分别为74.38%、74.04%和79.43%,显示出客户集中度相对较高。同时,公司向前五大原材料供应商的采购金额占比也较高,分别为56.97%、41.66%和40.59%。特别是建滔集团,既是公司的主要客户又是主要供应商,这种重叠关系可能对公司的业务独立性和价格公允性造成影响。在客户和供应商集中度方面,同宇新材也面临着一定的风险。
根据招股书显示,同宇新材的主要客户包括南亚新材(688519)、建滔集团(00148.HK)、华正新材(603186)、生益科技(600183)、超声电子(000823)等,这些客户在2022年的业绩普遍出现了下滑。例如,南亚新材在2022年前三季度的净利润同比下滑了106.19%,建滔集团下滑了66.09%,华正新材下滑了91.26%,生益科技下滑了43.50%。
2023年,这几家大客户的业绩同样表现不佳,华正新材营收同比增长2.3%,但净利润同比下滑高达434%;生益科技2023年营收下滑7.93%,净利润下滑24%;超声电子2023年营收下滑18%,净利润下滑53%。
尽管如此,但同宇新材声称,主要客户业绩下滑并未对公司的盈利能力构成重大不利影响,因为公司的产品定位于中高端市场,受覆铜板行业的转型升级趋势及中高端电子树脂进口替代需求的推动,市场需求仍在增长。此外,公司与主要客户保持了稳定且长期的合作关系,客户认证严苛且周期较长,不会轻易更换供应商。
不过,这种情况还是引起了监管层的关注,监管在审核问询中要求同宇新材结合主要客户业绩下滑的情况、可比公司业绩下滑原因以及相关行业的变动趋势,分析说明公司业绩和毛利率快速增长的趋势是否可持续,并进行特别风险提示。
这表明监管机构对同宇新材的业务持续性和稳定性持审慎态度,特别是在其主要客户业绩出现大幅波动的情况下,公司将受到重大影响,这也成为影响其最终上市成功的重要因素。
现金流连年为负高管却领巨额年薪
同宇新材除了因为上述问题在其IPO过程中受到市场密切关注外,其还存在其他问题,特别是在高管薪酬和公司经营现金流方面也存在一些争议。
按照招股书所示,同宇新材在报告期内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连续为负,分别为-5193.51万元、-5651.33万元和-1358.69万元。这表明公司的现金流状况并不乐观。
但现金流如此紧张的同时,同宇新材的高管薪酬却相对较高。根据招股书,2022年,公司董事长张驰的薪酬为304.47万元,董事、副总经理苏世国的薪酬为262.97万元,董事、副总经理邓凯华的薪酬为369.44万元,监事会主席、技术推广部总监章星的薪酬为278.9万元,四位高管的薪酬合计超过1200万元。
在公司经营现金流净额连续多年为负的情况下,高额的高管薪酬引起了市场的质疑。这种薪酬结构在公司现金流如此紧张的背景下也显得尤为敏感。
尽管在为高管发放薪酬方面很大方,但在决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研发投入方面,同宇新材却显得非常抠门,研发费用率明显低于同行业可比公司,报告期内分别为2.06%、1.34%、1.25%,而同行业可比公司的平均值分别为4.09%、3.51%、3.68%。
虽然面临现金流的极度紧张局面,在决定企业未来发展的研发上投入也不多,但同宇新材并没有“委屈”自己的股东们,公司在IPO前夕还进行了大手笔的现金分红1200万元,这一行为与公司现金流紧张的状况形成了鲜明对比。
截至最新招股说明书签署日,张驰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直接持有1,199.73万股股份,占发行人股份总数的39.99%,同时,通过四会兆宇间接控制发行人5.26%的表决权,为控股股东。苏世国任公司董事、副总经理,直接持有发行人783.97万股股份,占发行前总股本的比例为26.13%。张驰和苏世国为共同实际控制人,按股权比例算,上述分红中超过七成落入了这两个实控人口袋中。
那公司“缺钱”的问题怎么解决呢?同宇新材的打算是想从二级市场找补回来。按照招股书,本次IPO同宇新材拟发行不超过1000万股,不低于发行后公司总股本的25%,共募资13亿元,用于“江西同宇新材料有限公司年产20万吨电子树脂项目(一期)”以及“补充流动资金”。
除了其逆市扩产近3倍的“20万吨电子树脂”项目引发市场质疑,因为目前这一市场已经有点饱和,大规模扩产市场能否消化其产能存疑;另外引起市场关注的就是,公司计划使用1亿元募集资金来补充流动资金。让人不禁疑惑,公司不好好经营,现金流如此差,缺钱了都想靠二级市场来补充?而且,目前这种无理由募资去补充流动资金的做法很多在IPO环节就会被监管卡住,因此,同宇新材这一募资用途显然存在很大风险。
一方面是公司现金流紧张,货币资金很少,另一方面,公司高管却领着巨额年薪,而且还在IPO前夕进行大手笔的分红,这进一步引发了市场对同宇新材资金使用和高管薪酬结构的疑问,也可能对公司的长期竞争力产生影响。
当前,同宇新材在IPO过程中遇到了多方面的挑战,包括内部的财务规范和业绩问题,以及外部的大客户和供应商问题,此外,公司在现金流、高管薪酬、突击分红、研发投入等方面均存在一些潜在的风险点,可能是这些悬而未决的问题共同导致了公司在过会后长时间未能提交注册。公司如果想早日上市,还是需要对这些问题给出合理的解释和解决方案。
发布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