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16日,A股市场呈现分化格局,三大指数涨跌不一。上证指数在权重股带动下尾盘翻红,收盘上涨0.26%,报收3276.0点,实现连续第七个交易日收阳。深证成指、创业板指及北证50指数同步下挫,深证成指跌0.85%至9774.73点,创业板指跌1.21%至1907.11点,北证50指数跌1.13%至1291.45点。两市合计超4300只个股下跌,但沪深两市成交额较前一交易日增加至1.11万亿元,显示多空资金仍在博弈。
当日市场呈现“大象起舞”的格局,上证指数凭借银行、消费等权重板块逆势走强。银行板块成为市场“定海神针”,收盘上涨1%,上海银行、苏州银行、光大银行等多只个股领涨,部分银行股更是创下历史新高。
贵金属板块受国际金价连创新高的提振,赤峰黄金、山金国际、西部黄金等个股涨幅超5%,成为避险资金的主要流向,贵金属概念板块整体上涨逾3.51%。航运港口板块大幅上扬,南京港、中创物流、华贸物流等个股涨停。
市场分析人士指出,今日A股表现较弱,一是由于关税利空再次扰动,二是指数本身有技术性回踩需求,指数已经反弹到了4月7日跳空缺口的压力位,加上连续缩量,说明资金做多意愿不强,反而容易引发上方的抛压。A股后市预期在回踩上证指数的3186点缺口后,有所反弹,但强势反弹的可能性不大,预期还会偏震荡走势,再次强势反弹需要新的催化。
从资金流向来看,今日主力净流入为-438.6671亿,主力净比为-3.95%;超大单净流入为-208.5584亿,超大单净比为-1.88%;大单净流入为-230.1087亿,大单净比为-2.07%;中单净流入为31.1434亿,中单净比为0.28%;小单净流入为407.5236亿,小单净比为3.67%。
概念股方面,资金流入最多的概念板块为中俄贸易概念、乳业、注册制次新股、次新股、职业教育,分别为5.48亿、2.94亿、2.58亿、1.3亿、1.19亿;资金流出最多的概念板块为融资融券、富时罗素、深股通、标准普尔、MSCI中国,分别为-382.94亿、-240.76亿、-197.4亿、-182.84亿、-174.38亿。
行业板块方面,资金流入最多的行业板块为航运港口、旅游酒店、食品饮料、物流行业、教育,分别为3.51亿、2.17亿、1.15亿、1.15亿、1.14亿;资金流出最多的行业板块为互联网服务、消费电子、软件开发、通用设备、汽车零部件,分别为-29.13亿、-24.99亿、-22.07亿、-19.67亿、-19.02亿。
涨幅最多的行业板块为贵金属、旅游酒店、航运港口、航空机场、银行,分别为3.51%、1.58%、1.39%、1.34%、1.07%;跌幅最多的行业板块为电源设备、装修装饰、农药兽药、通用设备、交运设备,分别为-2.85%、-2.52%、-2.47%、-2.45%、-2.41%。
银河证券认为,短期来看,关税风波或对A股市场行情形成一定扰动。但国内政策方面有充分的储备,调整空间较大,为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经济挑战提供了坚实保障。经历近期调整后,A股市场配置价值进一步抬升。
A股多只银行股股价创历史新高
4月16日,A股市场呈现显著分化格局,沪指尾盘翻红实现七连涨,但超4300只个股下跌。
在此背景下,银行板块逆势走强,成为资金避险与防御性配置的核心方向。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上海银行等股价齐创历史新高,工商银行、中国银行等国有大行亦同步跟涨,市场“大象起舞”特征凸显。
当日收盘数据显示,农业银行股价报收5.66元,涨幅1.43%,总市值达1.67万亿元;建设银行上涨1.00%至9.07元,总市值2.25万亿元;上海银行涨幅3.29%,股价突破10元关口。
值得注意的是,四大行年内累计涨幅均超40%,其中工商银行年内涨幅达45.7%,中国银行涨幅42.3%,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分别上涨41.8%和40.9%。中小银行中,苏州银行、光大银行、中信银行等涨幅亦居前。
银行股此轮上涨的逻辑可归结为三大因素:政策面支撑方面 ,金融“五篇大文章”统计标准落地,叠加中央企业市值管理政策推动,银行股作为低估值、高股息资产,成为国家队资金增持的重点标的。
国有六大行总资产逼近200万亿元,净利润全部同比增长。行业整体业绩好转,存贷款规模稳步扩张,息差稳定在1.5%左右,盈利能力得以保持。地缘政治风险升温、全球通胀预期加剧,叠加科技产业链关税风险,市场风险偏好下降,资金涌入银行、贵金属等防御性板块。
从盘面表现来看,银行股的强势与科技成长板块的疲软形成鲜明对比。当日半导体产品指数微跌,消费电子指数下跌1.92%,立讯精密、工业富联等龙头股跌幅超3%。碳中和指数、光伏指数分别下跌1.02%和1.22%,市场对产能过剩、技术迭代及关税摩擦的担忧持续压制估值。
银河证券指出,短期市场仍需修复,红利相关资产有业绩底气,安全系数较高。东方证券认为,经济数据表现强势,基本面修复延续,但外部扰动持续,内需发力仍有空间。市场调整或推动货币宽松政策落地,月末修复值得期待。
尽管银行股表现强势,但需警惕板块内部分化风险。截至2025年4月16日,42只银行股仍全部处于“破净”状态,市净率最高的招商银行为0.99倍,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市净率分别为0.72倍、0.70倍、0.68倍和0.68倍。此外,全球流动性环境变化、宏观经济波动等因素仍可能对银行板块估值形成压制。
7只股票型ETF成交量超2000万手
4月16日,A股市场ETF交易活跃度再创新高,当日共有7只股票型ETF成交量突破2000万手,显示出投资者对指数化投资的强烈兴趣。
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统计,国泰中证A500ETF以2954.55万手的成交量领跑,华夏中证A500ETF紧随其后,成交量为2918.76万手。这一数据反映出中证A500指数相关ETF的市场关注度显著提升,成为资金配置的重要标的。
除上述两只ETF外,其他5只成交量超2000万手的股票型ETF也表现突出。尽管具体名称未完全披露,但结合近期市场动态,华夏上证科创板50成份ETF在过往交易中曾多次跻身前列,其成交规模长期保持高位,成为科创板投资的风向标。
此外,债券型ETF中博时可转债ETF以378.55万手的成交量居首,商品型ETF中华安黄金易ETF以749.85万手的成交量领跑,进一步印证了市场对不同资产类别的配置需求。
从市场环境来看,ETF成交量的攀升与多重因素密切相关。政策层面,监管机构持续推动ETF市场发展,鼓励中长期资金入市,为ETF规模扩张提供了制度保障。资金层面,保险资金、银行理财子公司等机构投资者积极增持ETF,推动市场流动性提升。
据统计,股票型ETF总份额已突破2万亿份,资产净值合计达3.69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84.17%。
券商业务数据亦印证了ETF市场的繁荣。2024年,华泰证券、海通证券、中国银河在ETF成交额排名中位居前三,累计成交额占市场总规模比例分别达12.16%、6.8%、6.22%。
在交易账户数量方面,华泰证券以10.83%的市场份额领跑,东方财富证券、平安证券紧随其后。持有规模方面,申万宏源、中国银河、中信证券占据前三,占比分别为19.82%、19.7%、6.15%。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ETF成交量的活跃反映了市场对指数化投资的认可度提升。随着投资者结构的优化和资产配置需求的多元化,ETF作为高效、透明的投资工具,其市场规模有望持续扩大。随着更多创新产品的推出和交易机制的完善,ETF市场或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发布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