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我们搞错了一件最基本的事情!

我们搞错了一件最基本的事情!

有教师和家长认为,多学多记一些知识,就可以把学习困难的孩子拽上来,这就大错特错了。为什么小时候能轻松背记一大堆东西,长大了头脑却不灵光?为什么同样是上新课,有的同学很快就理解了?为什么读了很多好书好...

有教师和家长认为,多学多记一些知识,就可以把学习困难的孩子拽上来,这就大错特错了。 

为什么小时候能轻松背记一大堆东西,长大了头脑却不灵光?为什么同样是上新课,有的同学很快就理解了?为什么读了很多好书好文章,但却记不住、用不上,滋养不了智慧? 

“有教师和家长认为,多学多记一些知识就可以把学习困难的孩子拽上来,这就大错特错了。教师和家长任何时候都要记住,不要强迫孩子不停地读书,而是要培养孩子的智慧,发展他的智力和能力,教他学会思维。” 

追求智慧上走弯路,很多是因为搞错了一件基本的事情:大脑不是一个大口袋,塞得越多,并不会越聪明。 

支撑强大思维的,是链接,不是大量知识散点。塑造思维能力的,是自我教育,不是外力灌输。 

童年:回到日常生活,链接实物和概念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难教、成绩不良、落后,根本原因在教育,在他幼年时期所处的环境。也就是说,儿童在一至七八岁期间没有获得对于思维发展来说至关重要的某种东西。”

诺奖得主费曼回忆父亲给他的启蒙,心怀感激:“他给出各种各样的实例,并加以讨论。这激励了我的一生,让我对所有的科学领域都饶有兴趣。这种教育方式并不难,它并不要求家长具有什么高深的学术背景,也不需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业人士。它只需要你能够将书本里枯燥的数字、概念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有可能正读到霸王龙,里面的内容大概是这样的:“这只恐龙有二十五英尺高,脑袋有六英尺宽。” 

父亲会停下来说:“让我们思考一下,那是什么意思?

 “那就是说如果它站在我们家的院子里,一伸脖子就能够到窗户。但它的脑袋太大,没法从窗户探进来。” 

“凡是我们一起读过的内容,父亲都会尽量用现实生活中的事物来解释。就这样,我学到了一个方法——无论我读到什么内容,我总要设法通过这种思考方式,弄明白它到底在说些什么。" 

只是知道几个词,是没用的。把这些词与生活链接起来,形成一个网络,才是理解。 

儿童启蒙,在于日常生活中的引导和点化。幼儿的任务,就是观察操作实物,积累丰富的体验,为今后抽象地表达知识提供坚实基础。 

孔子认为,先识万物,然后才能学诗。如果一个孩子,从来没有体验过“黎明”的静谧、寒冷、期待、兴奋,那他在书本上读到“黎明”时就不会有触动。 

当“绿油油、落叶、风、树、黄昏”成为一种场景,和情绪感动链接在一起,孩子就真正理解了这些符号词汇。这样,孩子才能慢慢发展出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能力,触景生情的感受力。 

而启蒙的绝佳场所,是大自然,是日常生活。 

少年:跳出课本和考纲,链接来龙和去脉

课堂上讲古文,老师通常在“串讲”上花了很大功夫,字字、句句落实,学生翻译一遍,再集体读两遍,教学任务就基本完成了。但是,教师对文章背景的介绍和拓展是不足的。跳出文本,回归文章所处的历史大背景,学生才能被感动、真理解。

 

 完成任务式地背记,思维是怠惰的;被伟大的故事感动,情绪是激动的,思维是活跃的。 

苏霍姆林斯基花了十年时间,观察“发展水平最高的、最先进的学生”,发现这些学生在人文学科方面的非必修的、大纲外的知识量,要比大纲规定的知识量超过好几倍。

善于思考的学生在脑力劳动上所花费的时间,大约有三分之一是用在阅读教科书上,三分之二是用在阅读非必修的书籍上的.....

 凡是那些除了教科书以外什么也不阅读的学生,他们在课堂上掌握的知识就非常肤浅,并且把全部负担都转移到家庭作业上去。由于家庭作业负担过重,他们就没有时间阅读科学书刊,这样就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青年:用书写帮助思考,将链接固化下来

只读不思考,只有瞬间的触动,不会留下痕迹。

日常思考,会建立起知识之间的链接,但不写下来,很快就会随风飘散。今后重复造轮子,陷入低水平循环。 

每天写一些,梳理学习、思考和实践的收获,以思考卡片的方式将知识和链接固化为「时间晶体」,这样就修建起了拾级而上的台阶。

 

只读不写、只思考不写,就是原地跳高,从1米可以练到2米,从来没有人能跳10米高。写下来,就是修台阶,一步步登山,是可以登上百米千米高山的。 

想要消化一个新知识,需要很好的理解能力和相关的旧知识来链接。一个新知识之所以牛,主要不是本身牛,而是其能链接形成的知识网很牛,给人醍醐灌顶的通透感。

理解上一眼抓住关键,创造上灵感四射,决策上避免局部障目,行动上一剑封喉,沟通上准确表达,说服上直指人心。这样的力量从哪里来?

 一个重要来源是:节点多、链接多,能有效解释和预测真实世界机理的知识库。这个知识库的存在形式,可以是人脑记忆,也可以是外部卡片库。 

直接把别人的卡片库拿来用,作用并不大。这些知识对于自己而言,可能只是孤岛,还是需要主动去消化和链接。这样,才能知道这个知识从哪里来,能干什么,厉害在哪里。 

灌输死记、就着课内反复刷题,看起来是近道、没有浪费,实际上智慧难以增长,这是无法长远的。 

成长,在于长期而持续地丰富自己的知识网。建立链接的过程,需要以慢为快,下笨功夫。

声明:该内容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轩新闻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处理。邮箱:News@wenxuan.news

发布评论

您至少需输入5个字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