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们在华中地区参与的一个5A级山岳型景区所做的农旅融合案例。其基本原则是农旅融合、景村融合。
通过区域产业融合再造之法,尝试解决大景区作为核心吸引物如何成为区域经济发动机,更深地引领地方发展的问题。
农业的角色与定位
项目位于华中区域,一个山岳型5A级景区山脚之下。占地约3000亩,包含了基本农田,山地,林地,村庄,农业,旅游等相对复杂多样元素。
景区每年可统计游客约200万人次。景区管委会希望通过这个项目,一方面激活山下经济,与景区其他业态形成互补,并让游客停留。一方面带动周边村庄和老百姓找到区域发展的新角色和定位,分享产业发展效益。
先找到一个产业抓手成为关键。我们从本地小范围种植的高附加值农作物金针花入手。现阶段其经济效益约万元每亩,综合地方环境,发展意愿,技术能力等因素,系统打造一个农旅融合的金针花主题乐园。
其中包含了1000亩金针花种植区, 约2000亩吃喝玩游购娱的主题文化体验旅游业态。项目原则是不大拆大建,以农业产业为核心,带动老百姓参与种植及产业链环节。
第一步,金针花产业产品的落地开发是关键。我们通过“忘忧好物”系列品牌打造,区域产品标准的制定,深加工等环节落地。我们把关键的销售,分为短期销售和长期销售体系两部分。将本地特色消费与线上线下市场消费兼顾考量,分步实施。
项目的独特优势在于作为主景区周边的新业态,如果巧妙将农业和观光体验结合,能将亩产值目标提升到近5万元每亩。
当然也存在难点,如何在不影响耕地和粮食生产的前提下植入基础设施和主题体验场景。在生态林地和山地红线框架里,如何适度开发。我们的基本原则是融入自然,改造为主,追求适度基础设施建设。既考虑粮食安全,也兼顾项目特色体验。
景村融合之道
对于景区来说,项目既是农旅融合的探索,也是乡村振兴示范区。因而在经济考量之后,民生考量也极为重要。
为此,我们将主题景区的核心入口即主题体验区与村庄结合。通过主题场景置入和改造,将吃喝玩乐的主题业态放在村庄和周边。
村民既可以是特色种植户,也可以是相关服务从业人员。通过一产和三产的融合带动,直接带来本地就业及村集体收益的提升。
项目从村庄主入口开始,作为文化体验场景改造。形成游客与本地居民汇聚的交流空间。也是作为本地民风民俗的展示窗口。我们还将“四季村晚”延伸出“忘忧好剧”的主题体验,组织培养本地人员参演,为游客提供主题文化体验。
在这一背景下,通过经济手段带动民风建设。本地村民有动力做新风易俗的改造和展示。
项目开发一直在解答如下问题:涉及的村庄和集体如何与5A级主景区业态互补,如何更深的融入彼此?
空间上,作为主题场景体验的承载地。时间上,早晚和四季均有不同内容呈现。而本地的人,则以多种方式找到区域经济发展的角色。
最终尝试解决大景区作为核心吸引物如何成为区域经济发动机,更深引领地方发展的问题。
(作者为大有中国乡村振兴研习社创始人陈宁一)
发布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