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晚,ST阳光发布公告称,公司收到控股股东阳光集团通知,阳光集团近日收到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
告知书显示:阳光集团涉嫌内幕交易海润光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案已由中国证监会调查完毕,中国证监会依法拟对阳光集团处以 2.32亿元罚款。
公告称,上述告知书涉及的拟被处罚主体为公司控股股东阳光集团,不涉及本公司,且涉及事项与本公司无关。该事项不会对公司及子公司日常经营活动产生影响。
公开信息显示,ST阳光控股股东为阳光集团,而阳光集团由被誉为“毛纺巨子”的陆克平一手创立。阳光集团涉足毛纺、服装、生物医药、医疗器械、生态农林、房地产、金属制品等多个产业。一度掌控江苏阳光、海润光伏、四环生物等多家上市公司,组成了“阳光系”。
内幕交易遭重罚
本次巨额罚单主要系阳光集团涉嫌内幕交易海润光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由此也牵出了一桩“陈年往事”。
2011年,海润光伏借壳ST申龙顺利上市,控股股东为江苏紫金电子集团有限公司,而江苏紫金的大股东正是江苏阳光集团。
在海润光伏上市后,中国光伏产业却受到欧美严重打压,整个行业陷入萎靡,刚刚上市的海润光伏也被波及。然而,在业绩并没有完成借壳事项对赌承诺的背景下,海润光伏却推出10派7.4元的分红方案,阳光集团拿走2亿分红。次年,随着2014年12月22日海润光伏限售股的解禁,大股东紫金电子开始减持股票。2015年1月7日至1月20日,紫金电子通过大幅减持海润光伏股票,套现近13亿元。
2015年1月22日,紫金电子又提议“10转20”预案,在“高送转”热潮下,海润光伏股票由此大涨。
紫金电子趁此机会最后一波大幅度减持,将持有股份几乎悉数卖出,仅在4月8日单日就卖出4500万股。由此,紫金电子所持海润光伏股份占总股本的比例由历史最高的25.27%降至0.32%。
但就在“高送转”预案公布不久后,海润光伏发布2014年年度业绩预告,预计当期亏损8亿元。随即公司股价连续跌停,短时间内迅速腰斩,但紫金电子以及背后的阳光集团早已套现,截至当年三季报,十大股东还有两只社保基金以及两只公募基金,损失惨重。
最终,海润光伏于2019年退市。
ST阳光业绩“变脸”
1月31日,ST阳光发布2023年业绩预告称,预计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17.20亿元,同比减少13.71%;实现归母净利润约900万元,同比减少92.32%;实现扣非净利润约2400万元,同比减少77.44%。
对于业绩下滑的原因,ST阳光解释称,公司纺织主业需求疲软,销量、收入、盈利均有所减少;公司关停热电车间,对旧热电设备及配套设施进行整体打包拆除和转让,预计将确认资产处置损失3653万元。
然而,4月26日,ST阳光却突然“变脸”!公司提交2023年度业绩预告更正公告,将2023年度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由900万元更正为-10008万元,将扣非归母净利润由2400万元更正为-8539万元。业绩由盈转亏。
公告称,本次业绩预告更正主要原因是,2024年1月披露2023年度业绩预告时,根据阳光服饰往年的回款情况,以及阳光服饰对公司应付账款在公司年报披露前的付款计划,公司按常规考虑了阳光服饰的应收账款和阳光集团对外担保的预计负债所对应的信用减值损失。
然而,随着期后阳光服饰还款未达预期等实际情况,ST阳光对阳光服饰应收账款的坏账计提比例1年内由5%提高至10%,1至2年由10%提高至30%;对阳光集团提供担保的额度4亿元,预计负债比例由5%提高至10%。
随即上交所火速下发监管工作函,上交所要求ST阳光结合阳光服饰资信情况、账龄、可回收性等信息,阳光集团担保债务偿还能力充分评估信用风险变化情况,审慎判断坏账计提和预计负债计提是否充分,并在年报和资产减值公告中充分披露相关情况。
在年报披露后,ST阳光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股票简称由“江苏阳光”变更为“ST阳光”。
从股价表现来看,5月8日,ST阳光再度跌停,自5月6日复牌后,该股已连续3日一字跌停,报1.31元/股。如果股价连续跌停势头无法止住,很有可能触及“面值退”而最终退出A股。
发布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