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顾问|华博新闻社资本市场研究院
出品|华博商业评论
近前,先声药业发布了2023年中报。财报显示,2023年上半年,先声药业实现营收33.79亿元,同比增长25.18%;实现归母净利润22.75亿元,同比大增3466.17%。
乍一看,先声药业的业绩似乎实现了非常大的突破,但实际上这份业绩的水分很重。从具体项目来看,先声药业的其他收益净额就高达19.53亿元,占据其归母净利润的85.85%。
财报显示,2023年2月24日,先声药业与一名第三方订立协议以出售其于江苏博创园50%的股权·代价为人民币20亿元元。出售在2023年3月完成后,先声药业失去其于博创园的控制权,并将博创园余下13.57%的股权,金额人民币5.42亿元,确认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出售博创园的净收益为人民币19.72亿元。
2023年4月13日,先声药业又与另一名第三方订立股权协议出售其于先声(上海)药业有限公司的股权,代价约为人民币99.27亿元,出售已于2023年5月完成,出售先声(上海)权益的净收益约为人民币5.92亿元。
由此可见,先声药业的净利润是靠着出售权益做高了利润。
而在2022年上半年,先声药业的投资收益净额为-3.390亿,归母净利润为6378万元。两相比较我们就可以发现,2022年上半年与2023年上半年的投资净收益差额为22.92亿元,归母净利润的差额为22.11亿元。这意味着剔除其他收益后,先声药业主业盈利能力实际上有所下滑,即增收不增利。
这是因为一方面先声药业的毛利率出现下滑,从2022年上半年的79.35%下降至75.79%。先声药业解释称创新药产品销售结构的变化对2023年上半年的毛利率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则是行政及其他运营开支的增长幅度要高于营收增速,部分压低了净利润。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2021年先声药业就依靠出售旗下子公司的股权获得3.99亿元的一次性收入。如此频繁地调整经营结构与其企业经营战略变化有关。
同样在2021年,先声药业一度因为反垄断被罚款1亿元而引起业界关注。处罚决定书显示,先声药业先声药业滥用在中国巴曲酶浓缩液原料药销售市场的支配地位,实施了没有正当理由,拒绝与交易相对人进行交易的行为,排除了市场竞争,损害了消费者利益。
据了解,先声药业与巴曲酶原料药的唯一生产商瑞士地DSM Pentaphar签订协议,取得中国境内全部货源。在取得代理权后,先声药业却以各种理由卡了下游制剂企业托毕西的脖子,一度导致托比西停产。当时就有分析人士指出,先声药业此前意图收购托比西的股权失败,意图通过这种方式逼迫托比西就范。
要知道,巴曲酶注射液是专门用于治疗脑梗的唯一特效药。先声药业此举不仅是损害市场秩序,更可能危害无数病人的生命。
然而,尽管被处罚,先声药业仍然于2022年在收购托毕西100%股权的纠纷中仲裁胜诉。不过由于市场监管局认为申请资料不完备,且此项集中对中国境内巴曲酶注射液市场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并没有批准此次收购。
直到今年的9月25日,市场监管局才发布公告称附加限制性条件批准先声药业对托比西的收购。限制条件包括解除与DSM在中国境内独家、排他供应巴曲酶原料药的协议约定、调临床常用规格的巴曲酶注射液终端价格不少于当前挂网价格的20%等等。
尽管被施加了各种限制条件,先声药业仍然达成了收购托比西的目的。不少评论认为,先声药业收购托比西是意图从仿制药转向创新药。尽管收购托比西历时若干年才终于落幕,但是先声药业对创新药的推进仍在推进。
先声药业在2023年半年报中称,上半年创新药业务收入24.13亿元,占总营收71.4%,同比增长36.6%;报告期内新增3项新药上市申请,3项新分子新药临床试验申请获受理,管线进展持续提速。
然而如前所述,先声药业仍然处于转型期中,盈利能力主要靠其他收益作为支撑,主业盈利薄弱。如果再考虑到先声药业在收购托比西时的作风,先声药业做创新药究竟是把钱放在第一位,还是把老百姓的健康放在第一位,恐怕需要打一个问号。
发布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