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360业绩惨淡,网上出现不少看衰“红衣教主”的声音,殊不知“教主”已经靠金融实现了“奇富”。
近日,互联网助贷平台龙头奇富科技(原360数科)(QFIN.O/3660.HK)发布2023年四季度及全年财务业绩。
根据财报,四季度,奇富科技实现净收入44.96亿元,同比增加15.08%;公司股东应占净利润11.12亿元,同比增长27.49%。从全年来看,2023年,奇富科技全年实现净收入162.90亿元,同比下降1.59%;公司股东应占净利润42.85亿元,同比增长6.49%。
虽然业绩增速有所放缓,但其盈利水平却高到令人咋舌。过往三年,奇富科技合计实现归母净利润为140.1亿元,而且毛利率均维持在80%以上。
相比之下,作为主业的360这三年业绩则惨不忍睹,2020年至2022年营收净利润连续三年暴跌,营收从116.15亿元降至95.21亿元,净利润从29.13亿降至2021年9.02亿元,2022年则暴亏22.04亿元。2023年延续巨额亏损,业绩预告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约为-5.5亿元至-3.7亿元。
奇富科技已经成为周鸿祎旗下最赚钱的公司,主要提供网贷撮合服务。而这样一门堪称“暴利”的生意,当年周鸿祎却是嗤之以鼻的。周鸿祎曾表示“搞不懂为什么全中国的互联网公司,都奔着金融去”。事到如今,想必周鸿祎已经明白其中道理了。
对于奇富科技,有人可能会觉得陌生,但提到360借条很多人应该都有所耳闻,甚至在上面借过钱,360借条正是奇富科技的前身。
2016年P2P网贷赛道异常火爆,当同行纷纷做起金融时,“不做金融”的周鸿祎最终也忍不住杀了进去,成立360金融,开展网贷业务,360借条便是主要拳头产品,类似于京东白条、蚂蚁花呗等。
但360金融成立后没几年,P2P就遭遇了整治,五千多家P2P顷刻覆灭,侥幸活下来平台要么转型为小贷公司,要么转型为助贷机构。
在P2P遭遇严监管后,360金融几度更名。2020年8月,公司品牌由“360金融”更名为“360数科”,去掉金融属性,贴上了科技的标签。2023年2月,360数科再次宣布公司品牌更名为奇富科技,与360品牌进行了切割。
据介绍,奇富科技的品牌含义为“用先进科技,为社会创造财富”,“奇”代表着科技探索、创新实践;而“富”则代表通过提供丰富、高效的金融科技解决方案,帮助用户实现共同富裕。
从目前来看,奇富科技用了多少“先进科技”无从知晓,但通过收取高额贷款服务费,自身在短短数年内实现了“奇富”倒是真的。
在公开场合,周鸿祎对旗下互联网金融业务讳莫如深,毕竟“红衣教主”向来以“科技大佬”示人,靠金融“搞钱”与其“科技大佬”的人设确乎有些格格不入,尤其是网贷这种生来就贴着“高利贷”标签刀口舔血的生意。
在2022年年报中,奇富科技声称,公司坚持任何贷款的内部回报率(IRR)均不应超过36%。然而据已披露的财务数据,截至2022年12月31日,奇富科技IRR超过24%的贷款余额为54亿元,主要是2022年6月30日之前的撮合贷款,占比4.1%。截至2021年同期,IRR超过24%的贷款为621亿元,占比43.7%。
24%和36%是2015年9月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划出的两条红线,以应对“野蛮生长”的P2P网贷乱象。
该规定把民间借贷划了24%和36%两根线,分成了三个区域,利率在24%以内的受法律保护,即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约定的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年利率在24%—36%之间是自然债务区,这类债务则依据当事人合同约定;而年利率36%以上的借贷合同为无效,如果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36%,借款人有权请求出借人返还已支付的超过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
2020年8月,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简称《司法解释修正案》),以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每月20日发布的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的4倍为标准确定民间借贷利率的司法保护上限,取代原规定中“以24%和36%为基准的两线三区”的规定。
以2024年2月20日人民银行公布的1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3.45%的4倍计算,民间借贷利率的司法保护上限分别为13.8%。显然,奇富科技的大部分贷款已经超出民间借贷利率的司法保护上限。
对此,奇富科技在2020年年报中解释称,《司法解释修正案》及《关于新民间借贷司法解释适用范围问题的批复》等法规不适用于持牌金融机构,《司法解释修正案》的解释和实施仍存在不确定性。
出品|华博商业评论
发布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