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追偿134亿元被强制执行的存款,恒大物业最终还是把母公司恒大集团告上了法庭。
11月28日,恒大物业公告,已就其中约20亿元存单质押担保被银行强制执行的追偿事宜,向广东省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并已正式立案。
恒大物业方面要求恒大集团及其附属公司偿还款项约19.96亿元以及暂计利息约1.52亿元。
据悉,本次恒大物业追缴的是134亿元存款中的第一组存款。134亿元存款质押由三组组成,第一组存单质押担保20亿元;第二组为27亿元;第三组最高,为87亿元。
不过,恒大集团29日却表示,暂未收到相关诉讼通知,事情颇具戏剧性。
物管龙头资不抵债的原因
“134亿存款被质押”最早于去年曝光。恒大物业在审核2021年度财务报告的过程中,发现有约134亿元的存款向第三方提供的质押保证金,并被相关银行强制执行。
此后,围绕该134亿元的种种疑问,成为导致恒大系长时间停牌的重要因素之一,更是悬在恒大物业的达摩克里斯之剑。
恒大物业层表示,自知悉该买押担保后,就持续向第三方及恒大集团开展追偿工作。然而,时隔一年多,直至今年8月恒大物业复牌,其与恒大集团仍未达成偿还方案。恒大物业曾在业绩报告中表示,受限于关联方流动性危机,追回这笔钱尚存在重大不确定性。
在评估了款项的可收回性后,恒大物业管理层唯有先行对134亿元应收款项进行全额拨备。恒大物业也因此,在管理面积、收入、利润等指标处于行业龙头水平的情况下,落得“负资产”“资不抵债”的命运。
如今,恒大集团债务重组显然困难重重,下月初判令清盘亦未可知。如恒大物业再不采取进一步行动追讨134亿元,恐难向投资者交代。
而提出诉讼,也符合当下处置相关事宜的市场化、法制化原则。
把母公司告上法庭,恒大物业不是孤例。今年8月15日,鑫苑服务向香港国际仲裁中心提交了针对鑫苑置业的仲裁,要求收回公司就抵押事项而蒙受的任何损失。
今年10月,经香港仲裁中心仲裁裁决,鑫苑置业需立即向鑫苑服务支付蒙受的损失,包括存款本金4.02亿元,定期存款利息损失2443.82万元以及审核调查成本等,合计约4.3亿元。
截至今年6月末,恒大物业资产总额为76.13亿元,负债总额83.62亿元。如顺利将相关款项悉数追回,除了能一举摆脱资不抵债的负面标签,还将能大大充实其现金流,使其在同行争先扩张规模的关口有更大的操作空间。
缓慢疗伤对冲“6年利润”蒸发
在市场看来,恒大物业向恒大集团提出诉讼,也再一次表现出要“去恒大化”走向的决心。
稍早前11月8日,恒大物业将其官方微信公众号的名称更改为“金碧物业服务”,此举被外界视为恒大物业摆脱恒大走向独立的标志性举动之一。
在此之前,为了减少来自母公司的不利影响,恒大物业将市场化第三方拓展作为提升管理规模及效益的主要增长方式。
据财报数据,今年上半年,恒大物业实现总营收61.5亿元,同比增长6.2%,公司在管物业面积约5.1亿平方米,总合约物业面积约8.1亿平方米。
上半年,恒大物业新增合约面积1514万平方米,其中有93.3%来自第三方。可见,恒大物业在新项目拓展方面,已基本脱离对关联方业务的依赖。
不过,由于关联方恒大集团的项目资产不时被处置或转让,恒大物业的拓展速度还是难免受到不小的影响。
比如,由于部分已签约项目的延期交付,影响了在管面积的及时转化。甚至,由于已签约项目易主,管理合同或遭解除,出现了合约管理面积倒退的情况。
数据显示,尽管恒大物业持续加强外拓业务比例,新拓面积在行业中保持前列,但自2021年中期开始,恒大物业的合约面积始终保持在8.1亿平方米左右,不难推断出,恒大物业的新拓面积与解除管理合约的面积相当。
除了大力进行第三方项目拓展,恒大物业另一个业务重心是开拓新的社区增值服务赛道,以寻找新的业绩增长点。上半年,该公司区团购业务收入较2022年同期增长约230.8%,到家服务的收入同比增长约97%,房屋租售业务的收入同比增长约66.7%。
但无论是快速扩张规模还是探索更多增值服务模式,都会是一个缓慢而长期的过程,而不翼而飞的134亿元几乎相当于恒大物业6年利润。显然,该笔资金的追偿对恒大物业的基本面有着更立竿见影的正面效果。
如今,距离恒大集团清盘聆讯仅剩一周不到的时间,种种迹象显示,恒大判令清盘的几率甚大,恒大物业的追偿计划,能成功吗?
发布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