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在本月中旬从日本回到北京,主要目的是调研日本小微型联合办公对中国投资客群的吸引力。本周应阿里友人之邀,赴阿里北京总部调研,并参与了一场千人规模的跨境电商招商会。据阿里国际站高级招商经理介绍,今年以来,阿里着力发展跨境电商业务,仅北京地区,每个月会组织举办两次千人规模的跨境电商对接活动。

图片来源:阿里官网
阿里国际站实际是阿里巴巴集团最早布局的业务板块,但由于受跨境电商门槛限制,注册商户规模仅20万左右。近年来,政府对跨境电商政策偏移,阿里加大投入,解决了制约跨境电商业态发展的跨境支付、跨境物流、仓储等瓶颈,尤其是去年底以来,AI场景的广泛应用,让跨境电商业务与境内电商同样简单便捷。
2025年以来,阿里先后推出“八先过海”、“AI极简出海”、以及减免服务费等扶持政策,并加大日韩、欧洲、中东等市场的市场推广力度。
阿里着力布局日本市场
日本电商市场具有巨大潜力。据统计,日本电商市场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3246亿美元,渗透率提升至85.7%,用户数量超过1.06亿。这一“蓝海”吸引了包括阿里在内的多家中国跨境电商平台(如Temu、SHEIN)竞相布局。
日本市场在全球消费市场中地位举足轻重,阿里一直觊觎日本市场,早在2010年,阿里就与日本软银合作推出了“淘日本”,试图通过淘宝和雅虎日本的协作打通中日跨境电商通道。然而,由于物流成本高、配送周期长以及用户体验不佳等问题,这一平台在上线两年后关闭。
2024年10月,阿里巴巴国际数字商业集团面向日本市场发布了全新跨境电商平台“TAO”。TAO被定位为“日本版淘宝”,旨在为日本消费者提供丰富且价格竞争力强的商品选择,同时深度贴合本地消费者的购物习惯。
再度布局日本,阿里并非简单业务扩张,而是在依托过往丰富的跨境电商经验和供应链、物流、仓储整合能力,加持阿里云的AI技术运用。显然,阿里对日本市场战略布局,是全球布局的重要一环。
当然,阿里布局日本市场,是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局面,尤其是亚马逊日本站、乐天等本土巨头,以及Temu、SHEIN等新兴玩家已先行布局,占有一定市场。阿里想进厂分一杯羹,甚至后来居上,主导日本电商,难度重重。

图片来源:摄图网(授权ID:500144867)
小微型电商联合办公业态的机会
近年来,国人出海定居热潮涌,其中,日本是国人出海主要目的地之一。笔者移居日本后,持续关注赴日投资、创业人群。顺应这股热潮,联合办公业态的发展前景向好。尤其是单体投资小,易于点状布局的小微型联合办公业态,笔者认为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聚向在国人出海赛道,结合前景广阔的日本电商市场,以及当下国内潮涌的跨境电商热潮。能够提供移民咨询、签证办理、办公空间租赁、会社注册、税务等一站式服务的小微型电商联合办公空间,客群市场是可以预见的。
扩展到就日本社会宏观层面来说,日本人口老龄化和城市化,导致日本全国47个都道府县中,除东京都外,均面临人口流失的巨大压力。人口缩减导致的城市收缩,极大地增加了物流配送的难度。日本电商本土化布局的难点,并不在东京都、大阪府这类热点城市,而在于对人口流失中的城市进行点状布局。这也是电商同业竞争的重点所在。
当年,阿里“淘日本”在日本市场铩羽而归,原因在于未能很好融入、适应日本本土化消费场景。如今,阿里国际站在全国发力招商跨境电商卖家,如此接地气的落地活动,印象中阿里已经很久不做了,因为阿里囊括了天量级的店家,根本不需要进行招商。而这些跨境电商卖家,未来进行目标市场的本土布局,是大概率的选择。数量庞大的跨境电商卖家,就构成了小微型电商联合办公空间的客群。
当然,时移世易,当年让阿里无奈退出,还源于网络覆盖、智能手机和远程办公的普及,远没有到今天这样。小微型联合办公空间与电商、农业、文旅等业态的结合,是顺应时下特点的细分业态,这或许是一个新蓝海市场。
发布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