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光伏行业领军企业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简称“隆基绿能”)发布了其2024年半年度财务报告,数据显示,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85.29亿元,同比下滑40.41%,并出现上市以来的首次中期亏损,净亏损额达到52.43亿元。
隆基绿能在公告中表示,上半年营收的大幅下滑及亏损,主要受产品价格下降因素影响。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国内多晶硅、硅片价格下滑超过40%,电池片、组件价格下滑超过15%。
这一趋势导致公司主要产品虽然出货量有所增加,但整体营收并未随之增长,反而出现下滑。上半年,公司组件出货量为31.34GW,较上年同期增长4.7GW;然而,硅片产品的出货量却有所下滑,出货量为44.44GW,同比下降7.61GW。
此外,随着原材料和产品价格的下跌,以及新旧产能的转换,隆基绿能在上半年计提了48.70亿元的存货跌价准备和8.55亿元的固定资产减值,这也进一步加剧了公司的亏损状况。财报显示,公司上半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64.13亿元,上年同期则为51.97亿元。
隆基绿能作为全球曾经最大的光伏硅片及组件厂商,其业绩的大幅下滑也反映了整个光伏行业的现状。在原材料价格波动、产能转换以及市场竞争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光伏企业普遍面临较大的经营压力。然而,隆基绿能凭借其技术实力和市场布局,仍有望在行业调整中率先实现复苏和增长。
总市值再度跌破1000亿大关
作为光伏行业的领军企业,隆基绿能的股价也是持续承压,随着2024年度半年报的披露,公司总市值再度跌破千亿元大关。
早在今年7月8日,隆基绿能股价低开低走,公司股价报收13.09元/股,总市值滑落至992亿元,这是自2020年以来,隆基绿能市值首次跌破千亿元大关。尽管在随后的交易日中,公司股价有所回升,但仍未能重新迈入千亿市值俱乐部。
作为曾被誉为“光伏一哥”的行业巨头,隆基绿能股价和市值的波动一直备受市场瞩目。回溯至2021年,隆基绿能曾创下历史最高价,市值巅峰时超过5400亿元。然而,自那之后,公司股价便持续走低,市值也随之下滑。尤其是进入2024年以来,公司股价更是累计下跌超过40%,总市值蒸发超过700亿元。
此次总市值跌破千亿元,不仅让“光伏一哥”的光环黯淡,也让近百万股民投资者深陷其中,损失惨重。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5月10日,隆基绿能的股东总人数高达95.75万户,位居光伏设备上市企业之首,远超行业其他竞争对手。
隆基绿能股价和市值的持续下滑,与其业绩表现密切相关。2024年一季度,隆基绿能实现营收176.74亿元,同比下降37.59%;净亏损23.5亿元,同比大幅下降164.61%,为公司上市以来最差单季表现。同时,公司毛利率也显著下滑,一季度销售毛利率为8.89%,较2023年同期下降了9.37个百分点。
光伏上市企业整体业绩暴跌
随着光伏上市企业2024年半年报的密集披露,整个光伏行业的业绩状况逐渐浮出水面,多家企业出现巨额亏损,行业整体业绩暴跌,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据Mysteel统计,截至8月31日,已披露的34家上市光伏企业2024年上半年合计实现营业收入4055.15亿元,但合计净利润仅为23.19亿元,同比下降幅度显著。其中,仅有22家企业实现盈利,占比不足三分之二,而亏损企业的数量则达到了惊人的12家。
在亏损企业中,昔日的光伏巨头隆基绿能表现尤为惨淡。作为全球曾经最大的光伏硅片及组件厂商,隆基绿能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85.29亿元,同比下滑40.41%,净亏损更是高达52.43亿元。
除了隆基绿能外,其他光伏上市企业也普遍面临业绩下滑的困境。据统计,多家光伏主产业链企业如通威股份、TCL中环等也均出现巨额亏损,亏损额上限总计接近200亿元。这些企业均表示,业绩大幅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光伏产业链价格的持续下滑,导致企业盈利能力大幅下降。
具体来看,光伏产业链的价格下跌始于上游的硅料环节。据行业咨询机构InfoLink Consulting数据计算,硅料价格从去年初的接近20万元/吨,降至今年一季度的6万-7万元/吨,二季度更是降至4万-5万元/吨,一年半时间内降幅高达八成。在硅料价格的带动下,硅片、电池片、组件等各个环节的价格也均出现大幅下跌,导致企业普遍面临销售价格和成本倒挂、普遍亏损甚至现金成本亏损的困境。
面对如此低迷的市场环境,光伏企业纷纷采取措施应对。一方面,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以提升产品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另一方面,企业也通过优化产销节奏、降低生产成本等方式来应对市场挑战。然而,这些措施的实施效果并不明显,行业整体业绩依然处于下滑通道中。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当前光伏行业面临诸多挑战和困难,但仍有不少机构对行业的未来发展持乐观态度。他们认为,随着全球能源转型和碳中和目标的推进,光伏行业仍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市场前景。然而,要实现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稳定增长,还需要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和风险管理能力,以及政府加强宏观调控和政策支持。
发布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