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从FILA到狼爪:安踏的“买买买”战略能否再创奇迹?

从FILA到狼爪:安踏的“买买买”战略能否再创奇迹?

体育用品行业迎来一则重磅消息:安踏集团宣布以2.9亿美元全资收购德国知名户外品牌Jack Wolfskin(狼爪)。这一举措瞬间成为行业焦点,引发各界广泛关注与讨论。毕竟,安踏在过往凭借一系列成功的收购,缔造了斐然成...

体育用品行业迎来一则重磅消息:安踏集团宣布以2.9亿美元全资收购德国知名户外品牌Jack Wolfskin(狼爪)。这一举措瞬间成为行业焦点,引发各界广泛关注与讨论。毕竟,安踏在过往凭借一系列成功的收购,缔造了斐然成绩,此番对狼爪的收购,自然让人对其未来发展满怀遐想。

回顾安踏的收购之路,2009年堪称关键转折点。彼时,安踏以约6亿港元从FILA Group手中收购FILA中国区商标使用权及业务(含香港、澳门),并承担其债务 。在当时,FILA在中国市场的表现并不尽如人意,处于亏损状态。但安踏独具慧眼,对FILA进行了深度整合与运营。通过精准定位中高端运动时尚市场,大力投入资源进行品牌重塑、产品研发与市场推广,FILA成功实现逆袭。到2014年,FILA中国扭亏为盈,收入突破10亿元;2021年更是达到峰值,收入达218亿元,占安踏集团总收入44%,成为集团名副其实的“现金牛”。

在成功盘活FILA后,安踏在收购扩张的道路上并未停歇。2016年,安踏斥资1.5亿元与迪桑特相关方成立合资业务,借助迪桑特的专业运动基因,进一步丰富了自身在高端运动装备领域的布局。2019年,安踏联合其他投资方以46亿欧元收购亚玛芬体育,一举将旗下拥有的始祖鸟、萨洛蒙等知名品牌纳入麾下。此次收购意义重大,不仅极大地完善了安踏的品牌矩阵,更助力集团海外营收占比从2018年不足10%提升至2024年的28%。在这些收购行动的有力推动下,2024年安踏以708亿元总营收位居国产运动品牌首位,市场份额达23%,成功跻身全球体育用品行业前列。

FILA增长乏力,安踏亟需寻找新增长点

安踏体育发布的2024年财报数据引发行业广泛关注。数据显示,2024年安踏全年营收达到708.26亿元,同比增长13.6% ,净利润也有显著提升。然而,在这份看似亮眼的成绩单背后,旗下重要品牌FILA增长乏力的问题却逐渐凸显,寻找新的业绩增长引擎成为安踏当下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FILA对于安踏而言,意义非凡。2009年,安踏以约6亿港元从FILA Group手中收购FILA中国区商标使用权及业务(含香港、澳门) ,彼时FILA中国处于亏损状态,年亏损超3000万元,被外界视为“低价买了个烂摊子”。但安踏通过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整合与运营,让FILA成功逆袭。2014年,FILA中国扭亏为盈,收入突破10亿元;到2021年达到峰值,收入达218亿元,占安踏集团总收入的44%,成为集团当之无愧的“现金牛”,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有力地推动了安踏业绩的高速增长。

不过,市场环境风云变幻,如今的FILA已不复当年的增长态势。2024年,FILA全年营收同比仅增长6.1%,低于安踏集团整体13.6%的增速。若只看前三季度营收数据,FILA更是成为安踏旗下唯一负增长的品牌。从营收占比来看,其在安踏集团营收中的比重也呈持续下降趋势,从曾经近半壁江山,到如今占比逐步下滑,FILA在安踏体系中的地位正悄然发生改变。

深入分析FILA增长失速的原因,市场红利消失是关键因素之一。2010年后,随着中国人均GDP突破5000美元,进入消费升级阶段,中产阶级规模快速扩大,高端运动时尚市场尚属空白,FILA的轻奢定位正好填补了这一市场空缺,成为中产消费者追捧的“轻奢平替”,享受了一波市场快速增长的红利。但如今,历经不同经济周期,中产消费者消费观念日趋理性,高端运动时尚领域的市场需求逐步减少。与此同时,市场供给却大幅扩张,北面、Lululemon、李宁1990等众多竞品纷纷涌入,与FILA展开激烈的正面竞争。

FILA自身在产品技术迭代、设计创新以及营销方式上未能及时跟上市场变化,也是导致其增长乏力的重要原因。在产品技术方面,相比一些专注于专业运动领域的品牌,FILA在功能性研发上进展缓慢;设计上,“换汤不换药”的情况屡见不鲜,容易引发消费者审美疲劳;营销方式也较为传统,未能充分利用当下新兴的营销渠道和手段,与年轻消费者建立更紧密的联系。这种“吃老本”的状态,使得品牌逐渐失去差异化竞争力,在市场竞争中愈发吃力。

面对FILA增长乏力的现状,安踏急需寻找新的增长点来支撑集团未来的发展。从安踏的战略布局来看,近年来其在多品牌扩张和全球化发展方面动作频频。2016年,安踏斥资1.5亿元与迪桑特相关方成立合资业务,布局高端运动装备领域;2019年,联合其他投资方以46亿欧元收购亚玛芬体育,将始祖鸟、萨洛蒙等知名品牌纳入麾下,极大地完善了品牌矩阵,海外营收占比也从2018年不足10%提升至2024年的28% 。而在2025年,安踏又以2.9亿美元全资收购德国知名户外品牌Jack Wolfskin(狼爪) ,进一步完善户外产品线布局。

这些新收购的品牌,能否成为安踏新的增长引擎,仍有待观察。以狼爪为例,虽然中国户外运动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但狼爪在中国市场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哥伦比亚、探路者、北面、凯乐石等品牌已在市场上占据了一定份额,且狼爪此前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并不顺利,直营门店数量大幅减少。安踏收购狼爪后,如何对其进行精准定位,制定有效的市场策略,实现品牌的重新崛起,是摆在面前的一大挑战。

除了通过收购新品牌寻求增长,安踏也在努力挖掘现有品牌的潜力。安踏主品牌2024年营收增速略超10% ,通过在国内主打“平价高质”策略,发力明星代言与事件营销,以及在海外市场积极拓展,如签约欧文、筹划在北美开设直营门店等,试图在全球市场“再造一个安踏”。以迪桑特和可隆运动为首的其他品牌,在2024年保持了超50%的高增幅 ,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但目前在总盘子中仅占到15%的体量,短期内还难以完全填补FILA可能带来的利润“缺口”。

长期以来,安踏在研发上的投入占比相对较低,2024年上半年研发投入占收入百分比虽有提升,但与国际运动巨头耐克、阿迪达斯长期稳定在7%-10%的研发投入占比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只有不断提升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品质,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FILA增长乏力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安踏站在了发展的十字路口。新的增长点能否成功培育,新收购品牌的整合能否顺利推进,现有品牌潜力能否充分挖掘,研发投入能否转化为产品竞争力,都将影响着安踏未来的发展走向。

FILA辉煌难续,狼爪前路未知:安踏扩张之路的挑战与机遇

安踏集团以2.9亿美元收购德国户外品牌Jack Wolfskin(狼爪)的消息,在体育用品行业引发轩然大波。这一收购动作,被视作安踏在“单聚焦、多品牌、全球化”战略上的又一次重大布局。然而,在安踏持续扩张的背后,既有旗下曾经的“王牌”FILA增长乏力的隐忧,也有狼爪未来发展不确定性带来的挑战。

回溯安踏的发展历程,FILA的收购堪称神来之笔。2009年,安踏以约6亿港元拿下FILA中国区商标使用权及业务,彼时处于亏损状态的FILA,在安踏的精心运作下,成功实现逆袭。通过精准定位中高端运动时尚市场,加大品牌营销与产品研发投入,FILA营收一路高歌猛进,2021年达到218亿元的峰值,占安踏集团总收入的44%,成为推动安踏业绩增长的核心动力。

时移世易,如今的FILA已不复当年勇。2024年,FILA全年营收同比仅增长6.1%,远低于安踏集团整体13.6%的增速,若仅看前三季度,更是出现负增长。从营收占比来看,FILA在安踏集团营收中的比重持续下滑,曾经的“半壁江山”如今份额逐步缩水 。

FILA增长失速,市场环境变化是重要因素。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中产消费者消费观念愈发理性,高端运动时尚市场的需求增长逐渐趋缓。与此同时,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北面、Lululemon、李宁1990等众多品牌纷纷涌入,分食市场蛋糕,FILA面临的竞争压力与日俱增。

FILA自身在产品创新、品牌运营等方面的不足,也是导致其增长乏力的关键。在产品技术迭代上,FILA落后于一些专注专业运动领域的品牌,难以满足消费者对高性能运动装备的需求;设计方面,“换汤不换药”的情况屡见不鲜,容易引发消费者审美疲劳;营销手段也较为传统,未能充分利用社交媒体、直播电商等新兴渠道,与年轻消费者建立紧密联系。

在FILA增长乏力的背景下,安踏将目光投向狼爪,试图通过收购这一德国老牌户外品牌,为集团发展注入新的增长动力。狼爪创立于1981年,在欧美市场拥有一定知名度,产品线覆盖徒步、自行车、滑雪以及露营等多个户外场景,全球拥有495家专卖店及超4000家零售点 。

从安踏的战略布局来看,收购狼爪具有多重意义。在品牌矩阵完善方面,狼爪的加入使安踏在户外领域的布局更加全面,与旗下始祖鸟、可隆等品牌形成互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全球化战略上,狼爪在欧洲市场根基深厚,尤其是德语地区商场和社区渗透率较高,安踏可借助其销售网络,打开欧洲市场,提升国际市场份额;中国户外运动市场的快速发展,也为狼爪带来机遇,安踏有望凭借自身强大的本土化运营能力,挖掘狼爪在中国市场的潜力。

狼爪的未来发展并非一片坦途,诸多风险与挑战亟待应对。市场竞争层面,中国户外市场竞争激烈,哥伦比亚、北面、凯乐石等品牌已占据大量市场份额,狼爪此前在中国市场发展并不顺利,直营门店数量大幅减少,重新开拓市场难度较大。内部整合上,安踏旗下品牌众多,狼爪的整合面临诸多难题,品牌定位上,狼爪与部分现有品牌可能存在重叠,如何避免品牌互噬,实现差异化发展,是一大挑战;资源分配上,与其他品牌在供应链、研发等方面的资源共享,可能会引发效率问题;且此前收购品牌的整合边际效益已出现递减趋势,狼爪的整合效果存在不确定性。此外,狼爪自身品牌老化问题严重,亟需投入大量资源进行重塑,这无疑会进一步分散安踏的管理资源。

面对FILA增长乏力与狼爪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安踏站在了发展的十字路口。为实现可持续增长,安踏需在多个方面发力。

品牌运营上,对于FILA,要加大产品创新投入,提升产品技术含量与设计水平,同时创新营销方式,加强与年轻消费者的互动,重塑品牌活力;对于狼爪,需精准定位,制定符合中国市场与国际市场需求的营销策略,避免与现有品牌冲突。

资源整合层面,要优化内部管理流程,提高品牌整合效率,合理分配资源,确保各品牌协同发展,降低整合风险。

研发创新方面,应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摆脱过度依赖代工的模式,培育自主创新能力,以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FILA增长乏力,让安踏失去了重要的增长引擎;狼爪虽带来新的增长希望,但未来充满风险。安踏的“买买买”战略在过去取得了辉煌成就,如今却面临严峻考验。未来,安踏能否成功破解难题,让狼爪复制FILA曾经的成功,续写扩张传奇,市场将持续关注。

声明:该内容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轩财经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处理。邮箱:News@wenxuan.news

发布评论

您至少需输入5个字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