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山东威海市第三季度“威海好人”评选中,一入选者被曝评选事迹造假,引发公众关注。
“夜里只要听到一点动静,她就赶紧起来,有时一晚上要起来好几次,她也没有怨言…”据官方通报,入选者徐某是凭借“多年照顾公婆”的感人事迹入选。但举报者称,徐某公公已经去世多年,入选事例乃徐某编造。如此功利性的造假行为,让本该温暖的称号变得讽刺。
要知道,威海市官方部门组织“威海好人”的评选,目的是为市民树立榜样,指引着更多的人修炼自身德行,助力社会文明的前进步伐。这样一个传递正能量的评选活动,竟被爆出入选者事例乃凭空捏造,无疑损害了活动的声誉,也给“好人”这一称号蒙上了一层阴影。
另外,该活动的评选机制也引发公众质疑。威海市文明办在评选好人好事的时候,难道没有对参选者的事迹进行核查吗?为何这样虚假的材料会一路畅通无阻的入选?莫非有何猫腻不可?毕竟入围“威海好人”的好处不小,不仅能获得精神上的表彰,还能获得一定的物质奖励和优待政策,这也导致一些人为了称号背后的好处铤而走险。
假“好人”岂能成为榜样?对于威海市文明办来说,现在要做的首先是查清真相、堵住漏洞。对捏造事实的入围者撤回荣誉并严肃问责,杜绝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同时,在之后的评选活动中,应建立更加公平、透明的评选机制,确保材料真实可靠,让每一个好人事迹都经得起群众检验。只有这样,才能选出真正的模范榜样。
同时,公众也该以一种更理性的方式看待“好人”。毕竟展示出来的东西并不一定是真的。我们应该学会关心和表彰身边的人,同时从自己做起,用自己的善举去传递正能量。
发布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