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多名公费师范毕业生未履约被通报”登上多平台热搜,引发网友热议。9月28日,广东市陆丰市教育局公布了广东省公费定向培养粤东粤西粤北地区中小学教师(定向汕尾陆丰)违约人员名单显示,5名今年6月份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毕业生未履约。
除此之外,今年以来,广东雷州市、福建莆田市、广东省汕尾市和湛江市等地区均出现过公费定向师范生违约的情况。
对此不少网友指责,这些违约公费师范生不讲诚信,并建议严惩个别投机者。不过指责之余,或许更应该深究公费师范生违约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并采取适当措施降低违约率。
公费师范生政策从2007年的《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试行)》演变而来,2018年将“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调整为“师范生公费教育政策”。
该政策以“自愿报名、择优录取、公费培养、定向从教、限期服务”为原则,公费定向培养对象可免缴学费、住宿费、军训服装费、教材资料费、实习实践费和体检复查费,并给予相应的生活补助。
作为一项公共政策,公费师范生政策在起初执行时无论是在前期录取上,还是在后期就业上颇具吸引力。这也让该政策成为家庭条件较差、高考成绩不太理想的学子们圆大学梦的重要途径。然而发展至今,公费师范生录取上反而开始“掐尖”,往往是成绩足够优秀的学生才能够享受该政策。
而在后期就业,公费师范生回流至地方后,地方政府往往不考虑其职业发展前景,哪里缺人就往哪里塞,导致部分十分优秀的毕业生被放在极其偏远地区,一呆就是五到十年时间,个人职业发展受阻。
公费师范生政策执行至今,实际上学生除了在经济上获得支持外,其他方面很难再说有多大的优惠。
而在过去十多年时间里,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人民收入水平大幅上升,城乡格局已然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在此条件下,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对于那些较为优秀的学生而言,想用区区几万元就买断一个人青春和未来,可能已经不再是一笔划算的买卖。
所以,在指责公费师范生违约之余,当地政府或许更应该好好考虑如何在工作环境、工作条件和薪资待遇以及职业发展等方面做出改善,让公费师范生“下得去、留得住”。
发布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