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亦庄、投资亦庄,愿北京亦庄成为高精尖创新创业的国际首选地。”9月3日,在2023投资亦庄高质量发展主题推介暨北京亦庄全球合作伙伴发布仪式上,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工委书记张强为北京亦庄荣誉合作伙伴颁奖,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孔磊代表北京亦庄向世界发出“邀请函”,欢迎全球企业到亦庄投资、兴业。
维萨拉工业传感器将在北京亦庄推进中国总部项目,考虑投资1000万元研究适合国内需要的气象测量装置和工业测量设备;SMC计划投资额6亿元,在现有土地上新建建筑面积约4万平方米的研发测试中心;新加坡DEPA国际中心则计划在北京亦庄设立新加坡DEPA国际中心办事处,支持DEPA发展全球数字经济……活动中,12家外资企业与北京亦庄签下投资项目,6家国际平台决定与北京亦庄携手发展。
“我的出生地是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亦庄是一个非常适合工作、生活的地方……”推介会的圆桌论坛一开场,“亦庄土著”虚拟数字人忆琪就向众人介绍了她眼中的亦庄。忆琪的诞生正是经开区产业发展的成果体现。
作为北京唯一的国家级经开区,为了助力企业发展,北京经开区已出台多项扶持政策,包括最高5000万元支持的科创二十条、每年设立10亿元专项资金支持人才发展、最高1200万的上市奖励政策等。
当天,北京经开区“两区”办相关负责人对新出台的《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关于支持外商投资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进行详细解读。该负责人介绍,为提振外商投资信心、助力企业长效发展,北京亦庄将加大对跨国公司总部项目的招引力度,以开办行为、外资贡献为激励点,对经认定的跨国公司总部类项目给予奖励支持,其中在北京亦庄落地的世界500强跨国公司总部类项目,最高奖励可达1亿元。
“外资政策”还提出,通过落地奖励和规模奖励,鼓励外商投资重点参与新一代信息技术、医药健康、新能源智能汽车、智能制造等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支持外资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企业创新发展。鼓励外资企业提级扩容发展,对外国投资者以追加投资或以企业利润、资本公积金等转增注册资本投资项目的,按照当年实缴合同外资总额的1.5%予以再投资奖励,支持外资企业长效发展。
北京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外资政策”将着力提升产业园区的国际化承载能力,对经认定的国际化产业园区,给予审批便利化、国际化改造等“一揽子”支持。
“从生产到生活,从政务到事务,打造极简办事场景。”北京经开区相关负责人介绍,经开区通过“政务跑”代替“企业跑”,让外资企业办事“不出区”。经开区打造了外资企业一站式服务平台,在全市率先落地以“外资一件事”为核心的“一门进驻”“一厅办理”服务便利化场景。探索在外资研发中心设立、免退税等事项开展DIY一次办集成服务。同时,梳理港澳台侨身份认定等审批业务,实现“一张清单、一次办理”。
经开区还推出“24小时在线”机制,开通外资企业和外国人全天候多语种服务热线,实现有呼必应。同时,建立健全“7×24小时”快速服务通道,做好对重点项目落户、建设、运营全过程的领办代办招商服务。
当天活动中,12家外资企业与北京亦庄签下投资项目,6家国际平台决定与北京亦庄携手发展。包括维萨拉工业传感器将在北京亦庄推进中国总部项目,考虑投资1000万人民币研究适合国内需要的气象测量装置和工业测量设备;SMC计划投资额6亿人民币,在现有土地上新建建筑面积约4万平米的研发测试中心;新加坡DEPA国际中心则计划在北京亦庄设立新加坡DEPA国际中心办事处,支持DEPA发展全球数字经济等。
“我们总是把梦想变为现实!”在主题推介时,北京经开区相关负责人如是说。从1992年在3.83平方公里起步建设,到如今225平方公里的亦庄新城,北京亦庄成为了众所周知的科技成果转化承载区、技术创新示范区、深化改革先行区、高精尖产业主阵地、宜业宜居绿色城区。
发布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