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小城大田县最近因“倡议买养老保险代替彩礼”上了热搜。据当地媒体报道,大田县文江镇一对新人订婚时,女方只收8.8万元彩礼,并且会在陪嫁时返还,新女婿还给岳父岳母交了养老保险,两人60岁以后就可以领钱。当地提倡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替代部分彩礼的方式,引发网友热议。
用保险代替彩礼粗看没啥问题,深入了解却是细极思恐。无论是江西省还是福建大田县,这些高彩礼的地区无一例外都是重男轻女重灾区。按照当地的风俗,嫁出去的女儿就是泼出去的水,而这些巨额的不会让女儿带回小家庭的彩礼就成为了“买断女儿”下半辈子的“卖身钱”。
父母收了彩礼之后,养老的主要责任就由儿子承担。而这种所谓的用养老保险代替彩礼的做法,无疑是让女儿又要嫁给别人,又要给娘家父母养老。有网友算了一笔账,按照城乡居民最低养老标准,每年缴5000元,缴满15年那就是7.5万元,两位老人一共要15万元的养老保险,这已与传统的高额彩礼价格相当。
作为女儿,新娘当然有赡养父母的义务,但把养老保险的十几万全都寄托在女婿给予的彩礼上,更加显得机关算尽。
与深陷巨额彩礼困境的大田女孩、江西女孩不同,隔壁的江浙沪独女却被互联网誉为“投胎顶流”。江浙沪独女当然也有彩礼,但她们的彩礼却不是新郎家付给新娘家的权利转移费,而是一种婚姻资助。在大多数情况下,江浙沪独女的彩礼被当成是女儿的嫁妆又带回小家庭,彩礼和嫁妆成为双方父母给小家庭的启动资金。
在结婚率和新生儿出生率屡创新低的当下,结婚已经不仅仅是两个人、两个家庭,甚至是整个社会都需要付出关心的事情。而这两种彩礼在促进结婚率上孰高孰低,相信各位看官心中都有答案。
经作者授权华评网转载使用
发布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