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城市创新区:园区未来发展的新方向?

城市创新区:园区未来发展的新方向?

当前,AI大模型、数字人、人形机器人等新技术,正在推动新一轮的数字化变革,“新质生产力”一词高频出现在人们视野,成为引领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方向。“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主的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当前,AI大模型、数字人、人形机器人等新技术,正在推动新一轮的数字化变革,“新质生产力”一词高频出现在人们视野,成为引领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方向。“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主的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将是产业园区的重要使命,也是其核心的竞争力所在。从园区未来方向看,小尺度的产业园区应积极升级创新社区,大尺度的产业片区应积极打造城市创新区。

1 城市创新区是什么

在新的全球经济格局下,开放式知识创造和自主创新是园区发展最重要的驱动力。创新社区是开放式知识创造和自主创新的典型模式,在一定地理空间内将各种知识要素和创新要素聚集在一起,通过相互之间紧密的互动关系形成创新网络,从而激发创新成果的高效生产。城市创新区将是多个创新社区的集合体,广泛整合科创资源,形成城市级创新合力。

伴随产业园区向综合城区、园区经济向城市经济转型,产业园区发展将更强调功能复合、社区营造、工业上楼、产业创新,实现产城人的有机融合,各类特色产业园有望先行转变为创新社区或城市创新区。以上海正在推进的特色产业园为例,杨浦区长阳秀带、青浦区西岑科创中心、徐汇区马桥人工智能创新区等都将发展成为城市创新区。

未来的产业园区应该向创新社区或城市创新区的方向发展,不断集聚创新要素资源,构建多样化的园区创新网络,强化国际化的创新资源链接,促进园区内部企业、以及园区与外部的广泛交流与合作,从而更高效地开发新的技术、新的产品和新的产业机会。

2 城市创新区的内在机制
对于产业园区来说,构建创新社区或城市创新区的重要性,在于通过合理的创新组织机制和社区实践,促进知识的学习、积累、流动和创新,促进知识创新各环节的高效组合,使之具有自组织创新的能力,为产业园区发展提供内源式创新和内生式增长的动力源。
从产业园区到城市创新区,“人”被摆到一个更核心的位置上,城市创新区除了提供办公空间、企业所需的政策环境和商务环境外,更多的是提供一种适合科技人群工作、休闲、生活的成长环境,创造适合科技人群在一起合作、交流、交际的工作和生活场景。
从内涵上看,城市创新区是一个融合科技、教育、创业、资本、产业和文化等的复合社区系统,具有创新要素的凝聚与承载功能、创新链的衔接配套与创新服务功能,它通过各种正式与非正式的关联机制与沟通渠道,形成有利于激发创新的多层次、互动性、动态化的社会网络;它通过不断聚集知识型人才和创新要素,形成从知识创造、知识产业化、知识资本化的创新自循环,从而不断孕育各种创新活动,促进园区产业创新发展。

3 构建立体化的园区空间

城市创新区首先来源于合理的空间体系构建,围绕未来工作方式和生活需求,在就业空间打造、生活空间打造、公共环境提供三方面,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构建立体化的园区空间体系,打造彰显科技人文的微型城市,营造激发伟大梦想的创新氛围。

1、立体化园区空间

立体化的园区空间,包括物理空间、虚拟空间、文化空间等相互交叠的三大空间

在物理空间上,遵循产城人互动的规划理念,在产业发展上追求科研、科创、科技、科教、科贸功能的有机组合,注重研发总部、重大科研设施、孵化器集群等的导入;在人居环境上打造尺度宜人的生活空间,注重多样化居住空间和生活服务空间的打造。

在虚拟空间上,遵循数字化园区的发展理念,依托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打造高效的运营管理平台、产业服务平台、工业互联网平台、产业大数据平台,促进数字化的园区管理和产业运营,提升园区的产业链和创新链融合发展和开放合作能力。

在文化空间上,遵循促进创新交流的运营理念,引入书吧、艺术中心、博物馆、口袋公园、体育休闲公园等文化设施,布置雕塑、旗帜阵、石刻、立体花坛等艺术小品,创造多样化的公共活动空间、富于人性的活动路径和适于人们驻留的情感空间。

2、创新核心区建设

由产业园区向城市创新区发展,还表现在创新核心区的规划建设,通过科教创新区等功能载体建设,积极引进重大科研设施,进一步完善科研教育、现代商务、文化休闲等配套设施,提供舒适便利的工作环境以及生态宜居的生活环境,从而吸引大学或科研院所、创新型企业和企业研发中心的聚集。

典型如苏州工业园在独墅湖畔打造了总面积约11平方公里、以高等教育与科技研发为基础的科教创新区,引进以西交利物浦大学、人大国际学院和苏州港大思培科技职业学院为代表的国内外知名高校9所,以中科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所为代表的各类科研平台与研发机构21个。目前,独墅湖科教创新区已成为苏州工业园的主要创新策源地。

4营造包容性的创新环境

城市创新区的构建是围绕知识创新活动展开的,着眼于营造未来的工作和生活方式,除了规划建设立体化的创新空间,还需要构建有利于创新链连接转化的社区环境、社区服务、社区网络和社区文化等等。

1、创新服务链的搭建

围绕创新链的衔接配套与创新服务功能,通过布局概念验证中心、共享制造平台、各类新型孵化器、产业赋能平台等设施,打造“全链条、全球化”和“高效率、高效益”的研发创新产业链和增值服务产业链,可以将一家家企业和机构的“创新流”,变成产业园区的“创新瀑布”。

研发创新产业链的构成主体是研发创新机构,一般包括创业孵化企业、科研院所和企业研发中心,每个研发创新机构都可能同时承担部分“研发服务”任务,成为某个研发创新环节的重要支撑者。增值服务产业链的构建,围绕研发创新过程需要的“资金融通、商业转化和交易、知识产权保护和注册申报服务”等需求,集聚多家高层次的服务企业和合作网络,形成研发创新增值服务的集群。

2、创新合作网的构建

随着我国产业园区越来越多参与国际合作,园区管理者必须要学会借助全球化的杠杆来撬动未来的园区经营和发展,通过建立国际创新园区、技术转移中心、联合实验室、国际项目对接、举办高端国际峰会等,努力促进更多的创新资源向园区聚集。

比如广州开发区与法国索菲亚科技园合作建设“创新驿站”,使高新区逐渐成为全球创新网络的重要节点,促进中小企业之间技术合作和转移,挖掘企业技术创新需求,为中小企业切实解决创新发展中遇到的难题。苏州工业园区生物纳米科技园与全球生物技术组织BIO、美国冷泉港、美国MIT、加拿大QBIC、芬兰国家技术局等合作建设国际化科技园区。引进有着“分子生物学摇篮”之称的美国冷泉港实验室,使苏州工业园区成为全球生命科学顶尖交流中心。

3、创新文化场的营造

创新文化场的营造,除了构建有利于知识创新的园区环境外,主要在于促进园区内外企业与企业、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互动,通过策划组织丰富多彩的各种活动,使得“产业”和“社区”资源达到开放、融合和共享,实现产业园区与城市生活的有机结合。
比如在张江科学城,大大小小的专业论坛、联谊会,“相约张江”科技文化节、文化张江演出季、“张江杯”龙舟赛、张江动漫节、张江国际啤酒节等一系列功能设施和活动,极大丰富了张江地区的社区活力。随着产城融合发展的不断深化,创新园区所孕育的包容、创新、活力文化,不仅提升了其自身的产业吸引力,也成为所在城区、城市文化发展的重要依托。


声明:该内容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轩新闻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处理。邮箱:News@wenxuan.news

发布评论

您至少需输入5个字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