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高负债、股东撤退、销售困难……留给阳光城的时间已经不多

高负债、股东撤退、销售困难……留给阳光城的时间已经不多

耗资33.78亿元战略入股阳光城仅一年多,泰康系便萌生了退意。继去年底大规模减持3.9亿股股份后,泰康对阳光城的减持动作仍在持续。阳光城最新公告显示,泰康人寿计划在未来6个月内减持约1.652亿股。截止目前,泰康持...

耗资33.78亿元战略入股阳光城仅一年多,泰康系便萌生了退意。

继去年底大规模减持3.9亿股股份后,泰康对阳光城的减持动作仍在持续。

阳光城最新公告显示,泰康人寿计划在未来6个月内减持约1.652亿股。

截止目前,泰康持有阳光城约1.652亿股,占阳光城总股本比例3.99%,此次公告计划减持阳光城股份数量占其持股数量的约99.98%,近乎清仓。


按照2020年9月的买入价格6.09元/股、上次转让价格3.05元/股粗略计算,泰康集团在阳光城上的投资浮亏超12亿元。

文轩智库专家、诸葛找房数据研究中心分析师梁楠在接受文轩财经采访时表示,“2021年阳光城高杠杆运行的财务风险逐渐显露,盈利能力显著下降使得阳光城财务状况恶化,频现债务违约房企之列,引发多家评级机构接连下调其信用评级,融资难度加大,流动性承压,而销售不佳回款不及预期,一定程度上使得阳光城按期偿债的不确定性上升,同时,尽管阳光城多笔债务获得展期,但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企业的负债情况不容乐观。险资寿康或是由于对阳光城未来发展的信心不足,选择“割肉”减持,甚至几近清仓。”

经历此次减持之后,也意味着泰康和阳光城一年多的缘分或将就此止步。

01

十年净利润千亿 世纪豪赌潦草收场

泰康系与阳光城的“牵手”,始于2020年。

2020年9月,阳光城引入总管理规模2.7万亿元的“大金主”——泰康系作为重要战略投资人。泰康人寿、泰康养老以33.8亿元合计协议受让上海嘉闻所持上市公司13.53%股份,成为阳光城二股东。

同时,阳光城为泰康集团提供2个董事席位,并对未来10年的业绩签下对赌协议:根据双方约定,阳光城须在2020年至2024年实现不低于15%的归母净利润年均复合增长率,且累计归母净利润不低于340.59亿元,并在随后的2025年至2029年,分别实现5%至10%的业绩增长,如果业绩未能达标,则须对上市公司进行相应现金补偿。


也就是说,两个阶段共10年的承诺归母净利润总计达到942.23亿元,如果业绩未达标,阳光城须对泰康保险进行相应现金补偿。这份对赌协议时间之长、金额之巨,实属罕见,堪称“世纪豪赌”。

2021年10月,阳光城发布的财报显示,第三季度,阳光城实现营业收入114.01亿元,同比下滑18.2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7.52亿元,同比由盈转亏。

一石激起千层浪,来自“泰康系”的两名董事陈奕伦、姜佳立投下反对票,要求阳光城对于三季度的经营恶化给出合理解释。

随后,阳光城遭遇股债双杀,陷入短期流动性危机。

增长乏力、经营恶化,或许是基于此,泰康系开始生出退意。去年12月21日,来自泰康系的两名董事接连辞任,紧接着,减持阳光城股票:

2021年12月27日,泰禾建材从泰康人寿及泰康养老受让阳光城7.41%股份。此外,泰康养老通过大宗交易的方式,减持其所持阳光城约8280万股无限售流通股股份,占阳光城总股本的2%。

这次减持后,泰康人寿及泰康养老对阳光城的持股降至3.99%,泰康系与阳光城控股股东磋商,双方的上述对赌协议内容终止。

文轩智库专家、上海中原地产市场分析师卢文曦对文轩财经表示,“泰康陆续开始减持,除了不看好地产外,不排除一些政策性的要求,因为险资本身就是长期的资金,地产也是要看长期的收益,不可能只看一两年的收益,而从长期的角度来看,地产肯定是有收益的。市场不好可能是险资选择逐步退出房地产行业的一个导火索。”

至此,这场“十年净利润近千亿”的“世纪豪赌”最终潦草收场。

02

危机之源:“三高”模式埋隐雷

曾经的千亿闽系房企阳光城,缘何也站在了悬崖边缘?

一切皆有因果。

公开资料显示,阳光城集团,脱胎于世界500强阳光控股。

其官网显示,创立于1995年的阳光控股,于2002年在深交所上市,2012年将总部迁至上海

往前追溯阳光城发展历史,可以发现,2017年,对于阳光城是至关重要的一年。是阳光城近30年发展历程中的重要转折点。

这一年,受创始人林蛟腾之邀,曾历经中海、富力、碧桂园等大型品牌房企的朱荣斌空降阳光城担任总裁。

也就是在这一年,阳光城也玩起了高杠杆的“游戏”。

公开资料显示,奉行“三全五圆”战略的朱荣斌入主阳光城之后,在他的带领下,在全国各地大规模高溢价拿地,仅2017年一年,就斥资约650亿,新增约120个项目,新增计容面积2021.63万平方米,新增权益货值1407.12亿元,为历年之最。

也正是凭借着“高周转、高负债、高杠杆”三高打法,阳光城以最快速度从几百亿元规模的中小房企直接跨越进千亿元阵营,从一家区域性房企蜕变为全国一线品牌房企。

数据显示,在2017年-2020年,阳光城销售额快速增长,分别为915亿元、1628.56亿元、2110.31亿元和2180.11亿元,短短两年时间,销售额接连突破一千亿、两千亿门槛,也由此成功跻身全国房企前20强行列。

表面的辉煌背后,快速扩张的副作用也在地产行业遭遇强调控、走向下行时开始显现。

2021年以来,房地产市场进行深度调整,阳光城过去举债扩张所埋下的隐雷也渐渐体现在业绩端口。

去年第三季度,阳光城实现营业收入114.01亿元,同比下滑18.2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7.52亿元,同比由盈转亏。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13.33亿元,同比增长8.59%;净利润约为29.13亿元,同比增长6.23%。但在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阳光城净利润仅为8670.14万元,同比下滑96.89%。

更为严峻的是,根据阳光城近日发布的2021年度业绩预告,2021年全年,阳光城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亏损45亿元-58亿元,而2020年,该项数据为盈利52.83亿元。

大额亏损、负债压身、销售承压、股东撤退,留给阳光城的时间已然不多了。

03

危情自救 断臂求生

事实上,自去年陷入短期流动性危机以来,阳光城反应较为迅速,阳光城及其母公司阳光控股积极处置和转让旗下包括金融机构股权、房地产项目、酒店项目在内的20余项优质资产,所得款项均用于偿还债务,累计已偿还债务超450亿。

除了资产处置,阳光城还在盘点在手的开发项目,积极向房地产同行、金融机构等多方寻求合作意向,通过合作项目归边处置、全资项目股权转让等方式竭力回款,努力保障各项债务的按期偿还以及企业内部的正常运营。

值得一提的是,危机爆发之后,创始人林腾蛟重回台前并多番奔走,希望为阳光城争取到更多喘息时间,从2021年12月份开始,阳光城集团高管和区域公司总裁级别高管站出来称将与企业共克时艰,自愿减薪并缓发薪资,基层员工薪资仍正常发放。

尽管多方努力,且瘦身减债动作积极,但因市场疲软和2022年到期债务来看,阳光城债务形势依旧严峻,警报并未解除。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前三季度,阳光城有息负债为891.48亿元,其中短期有息债务合计283.07亿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209.6亿元,在手现金不足以覆盖短期有息债务。

另外,在此前穆迪、惠普等多家国际评级机构下调其评级之后,2月7日,评级机构大公国际发布评级报告,将阳光城的信用等级从AA降至BBB,评级展望维持负面不变。

“屋漏偏逢连夜雨”,2月17日,阳光城发布公告称,未能在30日豁免期内支付合计2726.25万美元境外债券利息。同日,阳光城公布2022年1月份经营情况,其1月销售金额总计67.10亿元,销售面积42.75万㎡。1月,公司未获取土地项目。

04

成都切面:6年9项目 近半为收购

早在2012年,阳光城就已启动全国化发展,但直到2016年,阳光城才正式进入成都

2016年6月,阳光城以128.57%的溢价率拿下西三环武侯区52亩商住地块,并修建阳光城成都的首个住宅项目——阳光城檀府,目前该项目已售罄。

而后2016年至2018年期间,阳光城先后通过收购获取文儒德、中大君悦君沙、半山爱马仕(后续更名为阳光城半山悦)等项目。

2018年底,阳光城以15940元/㎡的价格斩获当时成都起始单价最高纪录(14124元/㎡)的位于成都一环内的红瓦寺地块,阳光城也因此在成都市场“一战成名”,备受关注。

文轩财经不完全统计,入蓉近6年,阳光城成都自主拿地开发和收购所得的住宅项目合计约9个,这9个项目,近一半是通过收购所得,其中大多数项目已是售罄状态。

购房通显示,目前阳光城成都仅剩位于邛崃的阳光城翡丽湾、和与融创及雅居乐联合开发的位于简阳的樾江来2个项目在售。

土储方面,在去年成都三次集中供地期间,也未见阳光城的身影。

05

未来疑云 拨开云雾见光明?

去年以来,暴雷房企众多,积极自救的房企也不在少数。阳光城算是自救行动比较早的。

“泰康有意清仓,说明两者的股权投资的默契被打破了,至少说明此类险资和房企之间是关系不是很融洽,没有太多的商量的余地。所以不单纯是因为企业经营的问题,可能也是一个关系维护的问题。”文轩智库专家、知名地产分析师严跃进说道,而关于阳光城后续的经营重点,严跃进表示,“关键也还是要积极做好今年的拿地和销售工作,若是类似日常工作耽误了,那么后续其实影响和压力也是很大的,这方面是需要注意风险的。”

“类似危机,说明企业并非大而不倒,还是要有忧患意识。在高歌猛进做规模的时候,还是要注意企业经营的风险或潜在的风险。”严跃进补充道。

对于当下的阳光城而言,除了还债,当务之急是要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营,保证项目建设进度的推进及按期交付,避免因项目烂尾等导致销售回款难度加大,加剧企业流动性紧张的局面。

阳光城的此次危机,或多或少对于处于这个行业的企业们有一些警示意义。

首先,当下对于房企来说,抓销售促回款仍至关重要,保证经营性现金流充裕,不断优化债务结构,努力保障各项债务的如期偿还,规避因债务违约带来的一系列负面影响;其次,努力提升企业的产品力和运营力也不容忽视,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最后,对公司运营、股权等方面的稳定性或也需给予一些关注。

行业信用风险事件频发、境内外评级机构接连下调评级、融资受阻、回款流动性受限、未来销售情况不容乐观……此番再遭遇曾经的大股东“割肉”离场,这一次阳光城还能否挺住呢?目前来看仍是一片疑云……


声明:该内容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轩新闻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处理。邮箱:News@wenxuan.news

发布评论

您至少需输入5个字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