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家装格局加速分化,供应链之争还能怎么玩?

家装格局加速分化,供应链之争还能怎么玩?

随着整装市场成为家居行业的确定性风口,再加上以旧换新、旧房翻新等政策红利,家装行业也迎来了新的机遇,各大装企都在加速出招。不过,家装行业一直有着服务链条长、产品SKU多、人工成本高等难题,如何提高整合效率...

随着整装市场成为家居行业的确定性风口,再加上以旧换新、旧房翻新等政策红利,家装行业也迎来了新的机遇,各大装企都在加速出招。不过,家装行业一直有着服务链条长、产品SKU多、人工成本高等难题,如何提高整合效率,成为家装公司“掘金”增量市场的头等大事之一。

◎作者 |  嘉木

数字化技术,“催熟”家装供应链
区别于公装市场,家装市场伴随着地产市场的崛起,经历了几个重要发展阶段,从最早期以装修游击队为主的阶段,逐渐开始向线上化探索,迎来了互联网家装时代,最后发展至如今的全屋整装阶段。
近几年,存量房装修需求肉眼可见地持续增长,驱动行业进入存量竞争时代。据贝壳研究院推算,2024年家装市场规模将在3.9万亿元左右,其中新房装修市场占比约在40%左右,存量房装修市场则为60%左右。
但从新房家装时代过渡到旧房新装时代,家装市场原有的痛点开始被进一步放大。包括空间覆盖范围广、装修涉及流程长、参与主体众多、产品整合难度大等问题。
比如,整个家装产业链从上而下包含了设计师群体、主辅材家具供应商、物流配送、施工等环节,其中又涵盖了原材料企业、品牌类企业、流通类企业(各类经销商等)、服务类企业(家装公司、设计公司等),参与主体众多,如何管理这些庞大的产业链,是个不小的挑战。
尤其对于下游的家装企业而言,供应链整合难度更为突出。首先,产品标准化程度低,以瓷砖、地板、木门、吊顶、橱柜、卫浴六大主材品类为例,每个品类都需要对应不同的商家或品牌商,再考虑辅材、家具、软装,还有千人千面的定制化家居,注定家装行业很难达到其他行业的产品标准化程度。
其次,服务质量难以标准化。家装行业本质上也是服务行业,家装企业难以百分百把控人为因素,这就导致施工落地可能存在所见非所得、施工质量不如预期等问题。
最后,家装监工难度高。按照家装行业通用的施工流程,当中一共涉及20道以上工序,再加上从设计师到客户端的层层传达,只要其中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最终项目效果。
在上述背景下,存量新时代的家装行业,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装企通过数字化技术、提高人效等方式,努力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
“供应链”之争,加速装企格局分化
家居新范式发现,近年不少家装企业在通过数字化技术提升企业的整合效率和响应速度方面,已经越发成熟。比如天坛整装打造完整数字化管控体系,从前端的设计运用、中台流程管理、后端的交付体系,形成串联和打通,实现完整的可视化过程。
东易日盛推出数字化全案家装,从前端营销获客、销售管理、设计、智慧交付,再到后端的供应链、工厂、仓储物流的全线打通,实现数字化全流程管理。
一个不约而同的现象是,各大装企的数字化建设,都朝着施工标准化、供应链一体化、全域信息系统线上化等方面发展,尽量让整个家装产业链变得更加透明化,方便跟踪复杂且冗长的各个环节。
只是,虽然数字化系统对于家装企业的降本增效有很大帮助,但要打造这样一套系统,成本并不低。以东易日盛为例,其最近每年的研发投入都在1.5亿元以上,这个数字在家装行业是相对较高的。
龙头企业尚且有这样的实力布局数字化升级,但对于中小装企来说,因为没有足够实力布局数字化能力,传统家装供应链的制约也成为了企业发展的制约,甚至是家装行业发展的制约。这种影响至少表现在三大层面:
首先,供应链沉淀成本高。正如上文所言,家装产品的品类众多,且涉及的企业主体广泛,整个家装行业的价值链很长,每一个环节都要沉淀利润收益,这就意味着一个产品从厂家出货,再经过层层经销商到达家装企业之后,成本可能已经翻了几倍。
其次,行业基础设施不完善。产品标准化程度低,对家居行业的基础设施要求也更高了。比如在设计环节,很多中小装企未必能对接上所有主辅材,但设计师为了追求效果,就直接从网上找效果图复制黏贴,结果项目落地才发现所见非所得。
另外,正是因为产品标准化程度低,材料大小不一、尺寸不同,也增加了配送和仓储的难度。此外,家装行业还没有出现能够容纳多家工厂的成熟的仓储企业,这也增加了中小装企的经营成本,同时制约了行业的服务能力。
最后,重视前端产品整合,却忽略后端体系。近年,越来越多家装企业开始重视产品供应链的整合,比如通过标准化全案来降低非标材料的影响,但相较之下,家装企业后端供应链条的管理,却依然有所欠缺。
比如对施工团队的管理、对交付质量的监控等,以人为主的产业链必然容易存在信息沟通损耗,家装产业的传统作业水平已经无法满足高速增长的供应链规模,也制约了家装企业对消费者的响应速度。
由量向质,迈向“供应链联盟”时代
随着家装行业迈向“整装时代”,家装市场进一步实现从“数量”到“质量”的转变。
在这个过程中,家居新范式发现,家装企业作为“链主企业”,开始更积极通过联盟、赋能、转换角色等方式,想方设法提升供应链效率。
首先,不少装企选择“去中介化”,直接与品牌供应商对话。过去几年,由于装企能够直面消费者,作为“流量入口”,其在这个家装链条中也占有较高话语权。
但为了能够进一步提升供应链效率,一些家装企业开始与供应商合作,绕过中间商,用更为主动的方式与装企开展合作,以此实现品牌价值的双重增长。
比如欧派家居通过携手装企“推动消费入口前置和帮助经销商拓宽流量入口”的计划,让欧派家居与全国超5000家装企成功携手,不仅可以相互引流,更在于通过家装公司的力量,补足装修服务能力,满足消费者一站式家装所需,从而持续赢取客户。
还有立邦与华浔品味装饰集团、绿色家装饰与箭牌瓷砖等合作,都是旨在进一步提升供应链的规模与质量。
其次,还有装企与供应商选择“品牌共建”模式合作,共同创造品牌或爆款产品,实现品牌价值的最大化,比如公牛集团和兄弟装饰集团联合首发“G61蝶翼”系列超薄开关。
此外,部分互联网装企则凭借自身的流量优势,开放供应链加盟,同构联盟模式提高产业链的效率。
比如齐家网在去年推出了供应链平台合作模式,过去齐家网的合作模式是平台集采后再给家装公司提供材料,但在合作模式升级之后,通过全渠道战略合作,品牌方可以指定经销商提供材料。接下来,齐家网还将共享更多的资源和合作场景,包括零售展厅、自营装修、整装、局装。
最后,也有家居企业选择从家居行业之外找“外援”。比如作为业内首个场景物流生态品牌,日日顺供应链目前已跟多个家居企业合作,包括美的、左右家居等,将服务触点不断向终端用户延伸,提供配送、安装等家居服务。
不难看出,家装行业的发展历程,本质上是数字化技术演进的历程。然而,随着家装行业的持续进步,仅仅依靠数字化技术的支撑已远远不够。家装产业更需要利用技术来满足市场需求,针对传统产业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创新和改进,只有当产业与技术实现深度融合,家装行业才能逐步探索出新的发展道路,实现转型升级。
结语
家装行业作为家居领域未来最具增长潜力的赛道之一,目前已迎来了更多的跨界者,比如从汽车产业跨界而来的“栖息地”,从地产领域跨界而来的贝壳、天坛整装等,这些新鲜血液将从思维模式、技术应用、运营策略等角度,推动家装产业链的升级和创新。对于家装企业而言,强敌当前则更要抱团合作,通过“1+1>2”的模式推动家装供应链建设往更完善、高效、个性等方向发展。
声明:该内容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轩新闻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处理。邮箱:News@wenxuan.news

发布评论

您至少需输入5个字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新锐家居产经垂媒,36氪、财联社&鲸V奖“优质内容创作奖”得主。深入一线,以“洞察产业新趋势,发现行业新范式”为使命,致力于为“品牌商、渠道商(含设计师渠道)、平台商”提供三位一体的行业研究价值参谋,为家居产业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

最新文章

共 54 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