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牙茅”通策医疗(600763.SH)发布公告称,拟以3000万元至5000万元回购公司股份,回购股份的价格不超过103.56元/股。
今年以来,包括药明康德、九安医疗、泰格医药等医药生物企业纷纷大手笔回购股份。但是,通策医疗的回购金额却有点少,与其他企业动辄上亿的回购金额相比,通策医疗的回购只能算是“毛毛雨”。
除此以外,通策医疗近年来盈利能力持续下降,牙科业务的发展遇到瓶颈;由于种植牙业务受集采影响,公司基本面发生变化,股价也连续下跌;董事长吕建明此前还在网上怒怼投资者。诸多乱象,似乎都从侧面印证了公司发展并不顺畅。
公司盈利能力下滑
公开资料显示,通策医疗是一家以医疗服务为主营业务的主板上市公司,旗下拥有多家口腔医疗、健康生殖医疗机构。
据官网介绍,通策医疗在全国各地开设了近30家口腔医院,成为中国大型口腔医疗连锁机构。公司的上市主体杭州口腔医院是建国后最早建立的口腔医院,有70年历史,如果追溯到其前身,更是超过90年,是中国最早一批口腔医疗机构,其临床和管理水平,一直在绝大多数公立医院之上。
2021年以前,通策医疗的发展顺风顺水,营收和利润均保持稳定增长。但是医疗医药市场风云变幻,公司的种植牙业务也受到集采影响,消费者观望意愿浓厚。从2021年开始,公司的经营状况急转直下,净利润逐年下降,由2021年的7.03亿元下降至2022年的5.48亿元。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约5.12亿元,相比上年同期下降0.67%,依然没有止住盈利能力不断下滑的颓势。
很明显,通策医疗的毛利率和净利率从2021年开始逐步下滑。根据2023年半年报披露,公司的毛利率由2021年上半年的46.75%下降至2023年上半年的41.36%;而净利率也从30.11%下降至26.32%。曾经的“牙茅”早已没了往日的春风得意。
众所周知,口腔医疗业务具有一定的季节性特征,7、8月份往往是口腔门诊的传统旺季,儿童、学生等群体基本都会选择在暑假进行口腔医疗诊治。但从通策医疗的业绩表现来看,显然其口腔生意“旺季不够旺”。
2023年第三季度,通策医疗实现归母净利润2.07亿元,低于上年同期的2.20亿元。通策医疗表示,2023年下半年会依靠蒲公英医院项目持续发力,努力完成年度业绩增长的目标。
蒲公英医院项目是通策医疗在2019年制定的“未来五年重要的发展规划”,蒲公英计划是全资子公司杭口集团负责实施,在浙江省内的百个县(市、区)及重点乡镇,联合各地知名口腔医生,投资建设杭州口腔医院分院的发展计划。
截至去年5月,蒲公英分院累计开业36家,其中2022年实现盈利的有17家。从蒲公英计划的推进情况来看,通策医疗如果想依靠这项业务实现业绩增长,后续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股价跌跌不休,董事长怒怼投资者
经营业绩出现下滑,牙科业务发展受到阻碍,通策医疗的管理层心态也出现了细微的变化。
2021年9月,市场就种植牙集采等事项展开讨论,客户种植需求有观望和推迟就诊的迹象。彼时,通策医疗股价连续大跌,投资者也“炸了锅”,不时会有投资者在网络上宣泄情绪。
对此,通策医疗董事长吕建明在雪球上与粉丝公开对骂,声称“这种投资者买我们的股票是我们的耻辱”。
2021年10月,有投资者深夜在通策医疗董事长吕建明的微博下评论:“业绩还没有发布,今天就跌停了,哪里出了问题啊,投资者需要你们给一个说法”。没想到吕建明直接回复称:“我们这么好的成绩,泄露了涨停才对!”
针对投资者再次说的“可惜市场不认可,直接来了个跌停”,吕建明再次回复称,“认可的来,不认可的去。我们只负责做好自己”。
从二级市场的表现来看,通策医疗在2021年6月底触及历史高点后,股价一直处于下跌的态势,至今也仍然没有止跌的迹象。从高位421.99元/股下跌至如今的65元/股左右,累计跌幅超过83%,股价走势异常惨烈,也难怪投资者心生不满。
览富财经网注意到,通策医疗的股价连续下跌,也吸引了机构的注意。截至2023年9月底,已有多家机构对通策医疗进行了加仓。其中,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加仓6.05%,华宝中证医疗交易型指数基金加仓17.31%,中欧医疗创新股票型基金加仓1.78%,易方达沪深300医药卫生基金加仓10.33%。此外,还有中欧基金旗下两只基金新近买入了通策医疗。
机构投资者在低位买入,或许是看中了通策医疗未来发展潜力。那么,在接下来的时间里,通策医疗到底会给出怎样的答案?我们拭目以待。
发布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