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情况下,银行上市后会获得进一步的发展机会和资本支持,从而加强其市场地位、拓宽业务范围。不过厦门银行(601187.SH)自2020年上市后营收增速屡现波动,除上市首年外,此后三年间有两年出现营收负增长。
证券之星还注意到,厦门银行自上市以来净息差持续降低,算上上市前最多已经连续6年下滑。截至2023年底,公司净息差进一步降至1.28%,同比降幅增大,且在A股42家上市银行队伍中位居倒数第一。
此外,截至2023年,厦门银行不良贷款按照客户所属的前十位行业分布,不良率从高到低中房地产业不良率高达4.7%,相比于2021年3.67%的房地产不良率,该项数据已是继2022年的4.81%后第二年居于4%以上。
营收增速多波动,净息差6连降
公开资料显示,厦门银行前身为成立于1996年11月的厦门市商业银行。2009年9月21日,厦门市商业银行更名为“厦门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20年10月,厦门银行正式登陆资本市场。
数据显示,在厦门银行上市后的2020-2023年间,该行实现营收分别为55.56亿元、53.16亿元、58.95亿元和56.03亿元;对应的营收增速则分别为23.2%、-4.32%、10.9%、-4.96%。
可以看到,厦门银行除了在上市首年实现较高营收增速外,此后三年营收增速波动较大,两次出现负增长,期间营收规模增长几乎停滞,上市第4年依然未能突破60亿营收大关。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厦门银行净息差降至1.28%,较去年同期继续下降了0.25个基点,跌幅远超于行业平均水平。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国内商业银行净息差为1.69%。
证券之星注意到,2017-2023年间,厦门银行净息差分别为2.05%、1.96%、1.67%、1.65%、1.62%、1.53%、1.28%。已经连续6年出现净息差下滑。
5月29日,厦门银行发布的一份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显示,有投资者问道:“厦门银行未来的息差趋势,以及有何提升措施?”
对此,公司回复称,针对息差的管控,在资产端,本行定调的新三年战略不追求无效益的规模增长,而是着力压降利差较薄的业务,如压降低息票据资产,扩大收益率较高的业务占比,如消费信贷业务。
“在负债端,本行不断在压降高息的存款,如结构性存款、美元存款。最后,本行战略上长期要做的是提升活期存款的占比,在新战略中提出做中小微企业的主办行,包括小微企业结算的存款,小微企业结算存款的经营是本行未来经营的关键。”
房地产业不良率高居不下
数据显示,2023年,厦门银行整体不良贷款余额、不良贷款率较上年末实现双降,不良贷款余额16.02亿,较上年末下降1.21亿,不良贷款率0.76%,较上年末下降0.10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412.89%,较上年末上升24.96个百分点。
但与整体不良率下行不同,厦门银行房地产业不良率一直较高。2021年,厦门银行不良贷款按照客户所属的前十位行业分布,房地产业不良率以3.67%位居第一。
2022年,厦门银行不良率按行业分布中,房地产业不良率达到了4.81%,较上一年大幅提升,同时文化、体育、娱乐业不良率达到了7.17%。
厦门银行曾在2022年年报中就此解释称,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仅一户余额 0.47 亿元的不良贷款,但因所属行业的贷款余额总计仅 6.62 亿元,导致不良率高。 但公司房地产业不良率大幅度提升还是引起了关注。
证券之星注意到,到了2023年,厦门银行房地产业不良率依然高达4.70%。
此外,在2023 年四季度,厦门银行关注率环比也出现了波动,今年5月份,有投资者曾就不良率相关问题向上市公司作出提问。
厦门银行表示,2023年四季度末关注类贷款比三季度末增加了 5亿多,其中对公关注类贷款增加了 3 亿多。但总体来看对公关注类贷款相对较平稳,2023 年年底比年初对公关注类贷款增加了1.3 亿多。
不过在个贷方面,厦门银行称:“去年四季度末比三季度末关注类贷款增加1.5 亿多,包括个人经营贷、按揭类贷款等品种,增加的金额不是很大,但我们对这部分资产品质的变动比较关注,因为目前房地产市场不是很活跃,房产是个人包括小微企业主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房产市场的不活跃对他们的流动性和偿债能力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实际上,根据厦门银行披露,结合今年一季度不良情况看,一季度末集团不良率是 0.74%,略低于年初的 0.76%,从条线来看,对公的不良率有所下降,但个贷包括个人经营贷的不良率有所上升,重点区域的风险控制依然考验着厦门银行的经营者们。
在当前经济不确定性和竞争加剧的背景下,营收增速波动、持续下降的净息差和高不良率已经对厦门银行构成严峻挑战。如何有效应对持续下降的净息差和高风险领域的贷款问题将成为厦门银行走向良性发展的核心难题。(本文首发证券之星,作者|赵子祥)
发布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