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国投资本公布了2023年年报,旗下国投证券的业绩也随之公布。在2023年12月8日,国投资本发布公告称,安信证券基于其战略定位、品牌规划与自身发展的需要,将公司名称由“安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国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这也是国投证券改名后的第一次披露业绩。
财报显示,2023年国投证券实现营业收入143.90亿元,同比微增0.22%;实现归属净利润19.39亿元,较2022年同比减少25.96%。截至2023年末,国投证券(合并)总资产为2,548.44亿元,同比增长5.24%。
在证券行业普遍业绩不佳的背景下,国投证券的表现也不尽人意。
各业务板块出现下滑
财报显示,报告期内国投证券经纪业务净收入为41.89亿元,同比减少3.68%;实现席位佣金净收入3.49亿元,同比减少2.51%;实现投行业务净收入14.89亿元,同比减少10.77%;2023年债券业务收入创历史新高,实现收入5.8亿元;投资业务净收入为1.99亿元,同比实现增长;实现资管业务净收入3.25亿元,同比减少21.90%。信用业务净收入13.53亿元,同比减少8.08%;实现融资融券业务利息收入24.51亿元,同比减少4.78%
除投资业务和债券业务外,国投证券各大业务板块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
对比2022年来看,2022年当时尚未改名的安信证券实现营收143.58亿元,同比下滑3.16%;实现净利润26.19亿元,同比下滑38.3%。国投证券的营收虽然勉强止住了下滑的趋势,但是净利润的下滑幅度依然很大。此外,2022年的安信证券投行业务还能维持11.75%的正增长,但是到2023年也不增反降。
在财报中,国投资本也在强调国投证券的成绩。例如国投证券母公司2023年新增中端富裕客户1.32万户,年末中端富裕客户数29.65万户。中端及以上客户资产10111.55亿元,占客户总资产96.46%。2023年新增投顾产品签约人数16.76万,新增签约投顾产品订单30.98万单,创收1.53亿元,同比增长30.29%。理财业务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全年累计销售各类理财产品559亿元,同比增长11%;截至2023年末,股混公募基金保有规模279亿元,同比增加12.5%,行业排名第17名,同比上升两名。
国投证券APP用户突破941万,日均活跃数143.15万,月均活跃数297.51万7,月人均启动次数100.11次位居行业前三,用户粘性保持行业领先水平。
但是这些成绩并没能兑现在业绩上,而且由于国投证券的业绩在国投资本占了非常高的比重,国投资本的业绩也受到了连带影响。2023年,国投资本实现营业收入174.59亿元,同比增加1.89%;实现归属净利润23.57亿元,同比下滑19.88%。
监管趋严,2024开年以来三起IPO终止
除了业绩下滑,国投证券的业务能力也令人担忧。有媒体梳理发现,国投证券2023年终止的IPO项目高达13个。2024年开年以来国投证券又终止了3起,分别为胜华波、博菱电器和青牛技术。
2024年1月12日,胜华波的上市申请因不符合发行条件、上市条件或信息披露要求被上交所审核委员会否决。据了解,胜华波存在多种合规问题,包括实控人控股集中、实控人亲属身居要职、违规转贷、向关联方拆出多笔资金等。负责保荐的国投证券自然难辞其咎。
2月21日,国投证券及其所保荐的博菱电器向深交所撤回上市申请。耐人寻味的是,在2月18日的证监会系列座谈会上,证监会就对外表示要更加聚焦严把IPO准入关,后续很可能进一步加大拟上市企业的督导检查力度,大力整治财务造假。博菱电器和国投证券似乎是“知难而退”。
3月20日,青牛技术向深交所撤回上市申请。在此前的问询中,深交所要求青牛技术结合技术指标进一步完善关于核心技术先进性具体表征的信息披露以及说明2022年进行大额现金分红的必要性。
不仅如此,在1月16日,国投证券还因为在荣盛生物相关项目的保荐工作中存在保荐职责履行不到位的情形,被上交所予以监管警示。公司保荐代表人付有开、李泽业也被上交所通报批评。
随着对IPO的监管趋严,IPO终止现象水涨船高。Wind数据显示,截至3月27日,年内共有82家IPO终止审查,达到历史同期最高峰,其中有80家是主动撤回,占比超过九成。这意味着无论是企业还是证券公司,都要提起十二分精神对待IPO。
发布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