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7日,碧桂园澳大利亚子公司Risland Australia就出售所持悉尼剩余地块达成协议。Risland表示将剥离其在Wilton Greens开发项目中的部分权益,包括项目的第三至第六阶段总计约330公顷的住宅小区,并表示将继续开发其此前一直在售的第一期项目。一家有中资背景的私人开发商Avantaus此前提出方案,拟以约2.4亿澳元购买位于悉尼西南部Wilton Greens住宅区的剩余地块。
碧桂园澳洲CEO胡国韬表示,澳大利亚房地产市场的强劲势头将继续促进Risland的增长和发展,此次撤资也使得Risland能够重新平衡其投资组合,并继续在重要的澳大利亚市场寻找新的运营机会。有分析指出,Wilton Greens为Risland及碧桂园在澳大利亚的最后项目地块,出售的最终完成或许将标志着该公司进入悉尼市场十年后迎来业务收尾。
在1月15日碧桂园2024年年度工作会议上,集团董事局主席杨惠妍指出,2024年碧桂园的重点工作仍然是保交付、保经营和保信用这“三保”工作。“在保交付、优化经营的过程中,努力保信用,做好各相关方的沟通和安排,使公司在保交付过程中有序修复资产负债表”,杨惠妍表示。
据碧桂园方面披露,2023年全年,碧桂园累计交付超60万套房屋,累计交付面积7162万平方米,涉及31省249个城市,其中151个批次44521户实现“交付即办证”。
2024年碧桂园的预计交付量也将超过48万套。
2023年以来,碧桂园推进了多项自救措施,一方面对组织架构进行精简,将原先的14个区域公司合并为7个新的区域,保持核心团队的稳定的同时,压缩管理费用。
另一方面,碧桂园在公司内部开始大幅降本增效。据悉,目前碧桂园的行政费用开销均按归零原则,非必要不支出,刚性支出通过整合集约等方式尽量缩减,与2021年相比,2023年的行政费用开销已降低近60%。
去年12月以来,以杨惠妍、莫斌为首的几名高管又集体提出降薪酬请求,将年薪一同下调至12万元人民币。
自去年8月出现流动性危机以来,碧桂园已经先后完成了9笔境内债券展期,涉及本金共计约147亿元,到期时间整体延长3年。
在巨大的债务压力之下,碧桂园也通过出售资产变现将来缓解阶段性现金流的紧张,去年12月,碧桂园亏本清仓了珠海万达商管的股权合计约30.7亿元,所得的第一笔资金,就用于兑付“22碧地02”公司债的本息,避免了其在境内债券市场的违约。
在境外债务方面,据企业预警通显示,碧桂园目前存续的公开美元债共有15支,存续余额约99.127亿美元。
其中,在今年到期的债券有2只,分别在1月末和4月初到期,兑付压力将集中在上半年,合计余额规模达15.5亿美元,如果接下来销售端没有明显改善,碧桂园今年的还本付息压力依旧很大。
面对困难局面,杨惠妍在去年12月“砸锅卖铁支持公司”后再次表示,家族肯定与公司共命运,会全心全意、真心真意地为公司的发展努力,目前也在尽力盘活资产。
发布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