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网络
最近,房地产行业最抓眼球的莫过于石榴集团,在行业浪潮中坚挺不倒,却即将倒在内讧之中。
9月11日,石榴集团董事长崔巍在媒体沟通会中当场下跪,表示:“如果由我们实际的净资产覆盖不足而给各家金融机构带来损失的话,我将从我们所在的石榴中心22楼一跃而下,我以我的生命作出信誉担保”。
|图源:石榴集团官网
这一名场面,源于石榴集团董事长崔巍与总经理桑春华内讧纠纷82日后,银行在挤兑,员工在恐慌,供应商在起诉冻结账户,石榴集团的命运风雨飘摇。
房地产版“权力的游戏”
石榴集团大股东开除二股东
石榴集团内讧公开化,始于今年6月21日的一份致全体员工的通知。
崔巍签发的“致石榴集团全体员工”的通知,称桑春华因个人原因已经于2023年6月21日中午12点从石榴集团离职,并不再担任石榴集团的全部职务。同时离职的还有李广田、丁庆蔚、杨玉凤等人。
三天后桑春华对崔巍回函“开撕”,称崔巍单方面的通知,不具备法律效力,涉嫌违法。
一石激起千层浪,大股东开除二股东的戏码让市场震惊。
桑春华称,事发以后崔巍变更了桑春华在石榴集团项目公司担任的所有法人,抢夺了约300个公章。
值得注意的是,石榴集团印章小组成员张永凯也出具了一份“关于6月21日晚的事情经过”的说明,对纠纷的细节进行了补充,也为此次争斗增添了更多的戏剧色彩。
张永凯在说明中指出,当晚“2名保安守在印章小组办公室门口,办公区内还有多名保安待命”,“崔巍强行让我们把保险柜打开盖章”,威胁“不盖章根本出不了办公室和公司的门”,并且“自称律师的人”并不允许看盖章文件的内容。而随后张永凯在盖章的文件中发现了对桑春华免职的通知。
说明显示,随后张永凯等人对暴力盖章行为进行了质疑、劝阻后,崔巍夺过公章自行盖章,称“不但要盖章,还要把公章拿回家。”崔巍还表示,这是他自己的公司,他是董事长,这是他的权利,别人管不了。还把公章装进了自己的口袋。强行盖章的行为一直持续到次日凌晨大约四点,崔巍称“事情办完了”,才告知张永凯等人下班回家。
媒体见面会上,桑春华介绍,其还发现自己所乘坐车辆被安装了跟踪窃听装置。7月19日,北湖壹号酒店所在房产也被崔巍指派相关人员占有。据悉,北湖壹号酒店所在房产登记于北京浪讯月凌文化有限公司(下称“浪讯月凌公司”)名下,该公司由“被离职”的杨玉凤担任法定代表人,而崔巍与浪讯月凌公司并无持股或合同关系。
自6月28日以来,已有11家公司更换法人,包括北京创展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北京韦尔东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北京卡达普投资有限公司等,法定代表人均变更为崔巍。
房屋被占有,发现窃听装置,让桑春华和崔巍的内讧再次升级,甚至上升到了违法层面。
而在9月6日,名为“云核变量刘夏”的博主发文,实名举报桑春华相关桃色行为,再次将石榴集团的内斗推向风口浪尖。
内讧戏码不断。9月11日,崔巍终于现身,面对舆论。他强调,桑春华并非公司创始人,因此这不是股东内讧,不存在所谓的“抢公章”“抢资产”“闹分家”的宫斗戏码,这是一场严肃的、依法依规的公司治理权的调整和捍卫。
面对汹涌的舆情和外界诸多猜测,崔巍表示,如果这种情况无法扭转,当初创立的这家公司就没有任何存在的必要。“与其败坏这个社会最后一丝温良,不如自我毁灭!”他说。
崔巍和桑春华曾一度合作无间,两人合力将籍籍无名的石榴集团一路做大。一朝反目,情谊全无,石榴集团的前景也因此充满不确定性。
石榴集团是谁?
1
前身为房屋中介
1994年10月,石榴集团起步于南京,当时主营业务为房屋中介。到1997年时,公司完成了原始资本积累,员工超过100人,开始进入迅速扩张期。1998年,桑春华应聘,进入公司,成为一名中介店员。
2001年,公司北上进京,崔巍开始着手房地产开发业务。与此同时,当时的销售代理业务也发展迅速,“为了全身心拓展开发业务,我决定将销售代理业务进行股份化改造,将销售代理公司一部分股权无偿赠与桑春华。”崔巍表示。
那时的桑春华是崔巍的肱股之臣,两人年龄相差十岁,崔巍用“最好的学生”来形容他与当时的桑春华之间的关系。
2014年,公司终结了销售代理业务,桑春华对崔巍表示希望能进入房地产开发业务板块。对此,崔巍将桑春华在销售公司的权益平移进了开发公司。2016年,崔巍任命桑春华担任总经理,替代他全面掌管石榴集团的开发业务。崔巍转而负责科技研发、战略投资等创新业务。
2019年8月,桑春华不再担任总经理一职,但仍然是公司副董事长。桑春华全面掌管公司业务,维时3年零5个月。
2
盘踞京津冀的中型房企
两年前,石榴集团曾筹划上市,据据招股书显示,公司开发辐射京津冀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地区、大湾区及成渝经济圈。
截至2021年2月28日,石榴在中国合计共有86个物业项目,其中,京津冀城市群就占据半壁江山,数量为43个。此外,35个位于长三角地区,4个位于山东,3个位于大湾区,1个在成渝地区。
|图源:石榴集团官网
从项目分布看,似乎基本上都位于中国四大头部城市群。但进一步观察其具体分布会发现,其中三四线城市占据了相当分量。
根据招股书,2018-2020年,石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99.37亿元、80.31亿元、122.65亿元。与此对应,其毛利却分别只有33.19亿元、26.89亿元、28.1亿元。
3
在川内市场并不活跃,与德商捆绑较深
石榴集团2018-2019年在成渝经济圈没有已确认的建筑面积,直至2020年,成渝经济圈的已确认建筑面积11,412平米,为多个区域之最低。
2018年7月5日,南充蓉都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充蓉都)成立,注册资本约2135万元,宣布石榴集团正式入川。
而在成都市场,业内消息称,石榴集团经历多次土拍未有斩获,在区域的拓展上转而通过合作开发来进行实现。
2018年7月30日,由石榴集团方面控股100%的四川天蓉置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四川天蓉)成立,注册资本5000万元。工商信息显示,目前,该公司对外投资有两家子公司,均与德商有所关联。
德商沉寂后,石榴集团相应受一些牵连影响。
目前,成都市场唯有一个在售项目:德商石榴春和天骄,位于武侯区的建面160-220平米产品,2021年首次开盘,共480户,仍处于在售状态。
股东分歧来自哪里?
1
股权纷争
据桑春华介绍,石榴集团未能实现上市后,其于2022年1月30日正式提出“分家”,桑春华认为应同股同权,而崔巍则提出“溢价”主张。
从2021年披露的招股书来看,当时崔巍持有57.42%股权,桑春华持有41.58%股权。
而崔巍提出其控股股东要溢价30%分家等条件,但桑春华希望按照42%的持股比例进行分配,由于未能达成一致,双方陷入僵局。
今年桑春华被通知离职后,其与崔巍展开了两次线上沟通。崔巍虽同意将石榴集团进行分割,但仍要求股权要在现有基础上“溢价30%”,如果按照崔巍现有股权基础上溢价30%的方案进行分家,崔巍将持有石榴集团75.4%的股权,而崔春华将仅持有24.6%的股权。
对此,桑春华完全无法接受,其认为二者都是创始股东,同股同权这是基本常识。其对外表示,目前针对股权分割等多项诉讼均在启动中。
而崔巍表示,桑春华在取得公司股份的过程中没有投入过一分钱。2001年崔巍决定将销售代理业务进行股份化改造,并将销售代理公司一部分股份无偿赠予桑春华。
“桑春华是公司股东,这是我个人历史的遗憾,也是法律赋予他的权利。我捍卫他的股东权利,但我们更加坚决依法依规取消他对公司的治理权力。”崔巍称。
其表示,这不是股东内讧,不存在所谓的“抢公章”、“抢资产”、“闹分家”的宫斗戏码,这是一场严肃的、依法依规的公司治理权的调整和捍卫。
2
价值观分歧
另一方面,在说明会现场,崔巍称,坊间对公司相关高管极度奢靡、纵声犬马、骄奢淫逸的传闻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一些关注公司发展的同行友好、领导兄长都对其有所提醒,而其对桑进行善意警示和劝诚时,桑却多次当着公司高管的面,拍着桌子对其说:“这是私德与公司无关,你管不着!”
“到这个时候,我和桑在最底层的价值观上,已经形成了最猛烈的冲突。”崔巍表示。
可能存在的连带风险
1
金融机构挤兑风险
崔巍与桑春华出现内斗之后,来自金融机构的压力也随之而来。今年8月7日,兴业银行向石榴集团及北京石榴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崔巍及桑春华发送告知函。
告知函中,兴业银行表示,北京石榴房地产及石榴集团董事长崔巍、副董事长桑春华(同时为两公司大股东和创始人和本笔贷款保证人)因在公司经营理念等方面存在严重分歧,发生重大争执,公司发生重大危机并影响正常经营,可能危及或损害我行权益,我行有权宣布全部贷款提前到期。
就此,兴业银行要求石榴房地产于2023年08月12日前,将18亿元贷款本年度剩余应还本息金额7400万元存入监管账户,否则,兴业银行有权宣布全部贷款提前到期,并追究借款人及担保人违约责任。
与此同时,兴业银行还要求,石榴集团督促崔巍与桑春华尽快就双方分歧达成和解,并每日向其反馈事件进展。如分歧事件持续无进展,其也有权利宣布全部贷款提前到期。
告知函显示,截至目前,石榴集团向兴业银行贷款的18亿元经营物业贷,贷款本金余额为17.75亿元。
这意味着,如果崔巍与桑春华未能达成和解,兴业银行可以宣布全部贷款提前到期,石榴需要提前偿还17.75亿元贷款。
业内人士表示,如果双方争斗继续下去,不只是兴业银行,其它金融机构或也将要求石榴集团提前还贷,这很容易发生挤兑风险。
而在此次陈情信中,崔巍对相关金融机构恳请称,如果各个金融机构听信桑春华的污蔑、造谣、绑架、中伤,发起挤兑,再优秀的公司也经不起流动性瞬间冻结,再多的资产也无法覆盖由于挤兑造成的流动性枯竭带来的致命损伤。
其表示,“看在我们还是国内难得几家资产优良、覆盖率足、从未违约的民营地产公司的情分上,给我们一如既往的支持,让我们正常的贷款可以延续,正常的交易可以完成,不要让我们死于一场无妄的舆情之灾。”
崔巍称,“我会一一上门拜访和陈情,请各个金融机构的领导放心,桑作为总经理在职期间代表公司所做的所有承诺和约定,我们无条件履行。”
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23年6月末,石榴集团有息负债总额为151.48亿元。其中,1年期以内的银行贷款为4.21亿元,1年期以内的信托借款为14.51亿元;石榴集团的货币资金为22.83亿元,其中5.59亿元为受限资金。
2
企业经营情况下行
尽管表现得“信心满满”,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石榴集团的销售情况肉眼可见地出现衰落。据中指数据统计,2022年石榴集团销售金额下滑至235.6亿元,排名跌至80名。2023年上半年总的销售金额仅为90亿元,排名第87位,相比2022年全年80名的排位下滑了7个名次。
不景气的状况也很快折射到员工的去留上面。“我去年就离开了。”石榴集团一名前员工表示,对本次石榴集团管理层之间的纠纷仅通过新闻报道有所耳闻,但是对具体情况并不清楚,能够确认的是近年来,石榴集团走了好多人。
事实上,石榴集团现金流的状况,也并没有想象中的健康,现金流已经“捉襟见肘”。
公司债券2022年度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末,石榴集团有息负债总额为 166.78亿元。其中,1年期以内的银行贷款为3.75亿元,一年期以内的信托借款为11.46亿元。债券方面,石榴集团有“19石榴01”“19石榴02”和“19石榴04”共计三个有息债券为存续状态,合计金额为29.16亿元,分别将于2024年1月、2024年3月和2024年8月到期。但是截至2022年底,石榴集团的货币资金仅约28.64亿元,其中5.36亿元为受限金额,对短期借款和有息债券的覆盖能力已经较弱。
专家观点
严跃进
易居研究院研究总监
稳定经营和稳定供应链关系非常重要
关于石榴集团的矛盾问题,本质上就是公司治理结构混乱,以人情管理代替职业经理人治理所产生的各类问题。我们认为,其实际上代表了一批从创业到壮大的企业情况。在行业顺风顺水的时候相关矛盾不会暴露出来。但是在行业调整和企业经营遇到问题的时候,一些问题会明显放大。
此次也提及了类似风波和金融机构、供应商等关系的问题。我们认为,相比其他一些房企债务方面的危机和风波,此次石榴集团反映的问题,其实还是经营管理的问题。所以稳定经营和稳定供应链关系也非常重要。此次发布会提及的一些社会评价等内容,本质上是企业声誉的管理问题。
我们认为,开发企业总体上要朝着阳光健康透明的方向发展,尤其是要有治理规范、运作有序的方向发展。若是产生一种“窝里斗”等负面舆情,本身说明在处理矛盾纠纷方面无章法。在应对此类企业危机方面,还需要有积极科学的方式,以更好度过危机,促进企业经营健康发展,也促进企业治理科学完善。
发布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