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场由关税政策引发的全球汽车业震荡。
2025年3月26日,特朗普在椭圆形办公室投下一枚“关税核弹”——美国东部时间4月3日00时01分之后,美国将对进口汽车征收25%的关税;进口汽车零部件将从《联邦公报》通知中指定的日期起开始征收25%的关税,该日期不会迟于2025年5月3日。
消息一出,全球汽车股应声暴跌,加拿大、日本、德国等传统盟友怒斥“经济自杀”。这项被称作“永久性”的贸易政策,不仅让全球汽车产业陷入恐慌,也给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带来深远影响。
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公开资料显示,特朗普的汽车关税并非“创新”,其实早在2018年的首个任期时,特朗普就曾单方面撕毁《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对钢铝制品的关税升级。而此次的汽车关税政策,打击范围则更广力度更大。
普遍认为,推动美国汽车制造业的第二次繁荣和增加关税收入,是特朗普宣布汽车关税的主要原因。特朗普将关税视为增加美国财政收入以抵消其承诺的减税和重振长期衰落的美国工业基础的工具。
“这将继续刺激你以前从未见过的增长,我认为我们的汽车工业将像以前一样繁荣。”但,这或许只是特朗普为博得部分民意进行的一场政治秀。
美国汽车研究中心称,由于美国汽车行业严重依赖进口零部件,预计新的汽车关税将使消费者的汽车成本高出数千美元,从而打击新车销售并导致美国汽车行业在一段时间内削减工作岗位,导致一些汽车工人失业。
据悉,美国市场上现有20款车型售价低于3万美元,其中至少半数将受到美国新关税政策的严重冲击。其中,通用汽车、福特汽车、起亚汽车和现代汽车等品牌的最低端车型大多在美国境外生产,加征关税后,这些车型成本预计大幅上涨。
另有观点认为,特朗普希望汽车生产线回归本土,但即便部分生产线回流,如今的车企也更倾向于采用机器人,而不是雇佣更多的员工。例如特斯拉的“超级工厂”自动化率达95%,而非雇佣高成本美国工人。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的论断一针见血:“没有哪个国家的发展繁荣是靠加征关税实现的。”
对中国汽车产业冲击有限
对于中国汽车产业,机构普遍认为冲击有限:一方面,中国车企全球崛起势不可挡;另一方面,海外零部件企业盈利较差,出海建厂趋势引领中国零部件企业增长。
目前,外资车企在中国的市场份额正在快速下降,尽管它们通过大幅降价试图减缓下滑趋势,但效果并不理想。中国的汽车消费市场潜力巨大,从千人保有量来看,与成熟市场相比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因此,进一步扩大在中国市场的份额,依然是国内自主车企的首要任务。
当下,中国汽车品牌的出海战略还处于起步阶段。其首要目标是开拓俄罗斯、东南亚等地区的市场份额。从长远来看,凭借新能源汽车的规模效应、产业链垂直一体化以及汽车智能化等多重优势,中国汽车品牌有望在全球汽车市场占据重要地位。
近期,比亚迪内部代号“诺曼底”的南美战略首次曝光:计划投资50亿美元在巴西巴伊亚州建设年产30万辆的超级工厂,利用南方共同市场(Mercosur)与墨西哥的贸易协定,将车辆以“区域价值链产品”名义绕道进入北美。董事长王传福在3月26日的内部信中写道:“当一扇门关闭时,我们得学会拆墙。”
长城汽车则在肯尼亚蒙巴萨自贸区投产的右舵电动车GWM Ora 03,搭载耐60℃高温的磷酸铁锂电池和车顶太阳能充电板,定价仅1.8万美元。董事长魏建军在非洲战略发布会上说:“当所有人盯着欧美时,我们看到了下一个十亿级市场——这里的道路不需要NOA,但需要对抗沙尘暴的密封技术。”
零部件企业加速出海
相比整车企业,此次关税政策对中国零部件企业的影响更大。福特、通用为例,其北美车型中30%的零部件来自中国供应链,若转产美国,单件成本或增加15%至20%,而墨西哥工厂虽成本低于美国,但产能替代需数年时间。
据白宫发言人表示,在商务部长与海关和边境保护局协商之前,符合“美国-墨西哥-加拿大协定”(“美墨加协定”)的汽车零部件将继续免征关税。
公开信息显示,已有多家中国零部件企业在墨西哥布局工厂。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旭升集团。公司长期从事精密铝合金零部件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并专注于为客户提供轻量化的解决方案,已成为汽车精密铝合金零部件龙头企业之一。
经过多年发展积累,旭升集团已成功开拓并构建了全球客户资源体系,重点覆盖北美、亚洲及欧洲三大全球新能源汽车消费的潜力市场。全球新能源汽车领域极具规模及成长性的新能源车企均先后成为公司的客户之一。
2025年3月13日,旭升集团墨西哥工厂首批运营团队从宁波总部正式启程。董事长徐旭东在出征仪式上,勉励团队将“旭升标准”与“旭升文化”带到大洋彼岸,并强调墨西哥工厂是旭升全球化战略的“核心引擎”,将全面推动北美市场拓展与技术标准、管理体系出海。
墨西哥工厂作为旭升首个海外制造基地,将聚焦美洲及欧洲市场,通过技术升级与国际化布局,为国际客户提供轻量化部件一站式解决方案,实现客户稳定供应与品质保障。未来,旭升将以墨西哥为支点,持续深化“技术出海”与“本土共生”的双轨战略,在服务全球客户的同时,与合作伙伴共同成长,为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探索积累更多务实经验。
发布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