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东方集团涉嫌重大财务造假,不良贷款总额超600亿的民生银行“慌”了?

东方集团涉嫌重大财务造假,不良贷款总额超600亿的民生银行“慌”了?

因流动资金紧张,东方集团无法按期归还6.29亿元募集资金引发关注,然而更严重的资金财务问题及关联金融机构浮出水面。01东方集团的“财务造假”与民生银行45.02亿非流动负债3月5...

图片
图源:轩图库
 
流动资金紧张,东方集团无法按期归还6.29亿元募集资金引发关注,然而更严重的资金财务问题及关联金融机构浮出水面。
 
 
01
东方集团的“财务造假”
民生银行45.02亿非流动负债
 
3月5日晚间,东方集团宣布因公司流动资金紧张,无法按期归还6.29亿元至专用账户。
 
在公告中,东方集团称“近几年,受房地产市场下行、原材料价格波动、消费持续低迷等影响,公司主营业务持续亏损,融资渠道收窄,资产处置进度缓慢导致资金回笼未达预期,公司债务负担持续加重,流动资金紧张,存在债务逾期、被银行等金融机构宣布贷款提前到期以及诉讼等情况。
 
根据证监会2月28日披露,东方集团2020年-2023年财务信息严重不实,涉嫌重大财务造假,可能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
 
文轩财经查阅资料显示,东方集团2023年资产达到750亿。根据财报,2021年-2023年,东方集团营业收入分别为137.29亿元、112.65亿元和60.81亿元,同比分别下滑6.68%、17.94%和46.02%;净利润分别为-17.19亿元、-9.96亿元和-15.57亿元,三年累计亏损42.72亿元。
 
Wind数据显示,该公司同期累计经营性现金流仅为-32.6亿元,截至2024年6月底近八成资产处于受限状态,一年内要偿还的借款却高达到87.54亿元。
 
东方集团的重大财务造假,最终把火“烧”到了金融机构,截至2024年6月底,东方集团在民生银行的贷款余额约74亿元。其余等多家银行到期未偿还本金合计已超17亿元。
 
一面是重大财务造假,一面是东方集团近百亿元金融机构未还借款。
 
东方集团的实控人为张宏伟,当年以建筑工程起家,通过粮油贸易积累第一桶金,随后通过并购民生银行股权、投资港口及地产业务快速扩张。现任民生银行副董事长。
 
此前媒体报道,东方集团的借款不少来自民生银行。东方集团也是民生银行的重要股东。据2024年中报披露,截至2024年6月30日,东方集团在民生银行的直接持股比例为2.92%。
 
根据民生银行财报,2021年-2024年6月底,东方集团及其关联企业在民生银行及附属公司的贷款余额为85.21亿元、88.37亿元、95.99亿元、74.04亿元。
 
此外,截至2024年6月末,该集团向民生银行的短期借款余额为6.5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为45.02亿元。
 
即东方集团一年内需向民生银行偿还至少50亿元贷款,值得注意的是,东方集团在民生银行的部分贷款已延期续作,是否能还上,已是未知数。
 
 
02
陷入“黑泥潭”的民生银行
不良贷款总额超600亿元
 
开年以来民生银行的经营状况并未有大起色。中信、浦发已经超越民生银行的资产规模,论资产规模、营收、净利润、业务范畴等指标的增长,民生银行都处于不理想状态中。
图片
企业战略失策、大额的坏账、高层变动频发、复杂股东关系所带来的弊端等问题依然在继续。
从目前的经营情况看,民生银行依然没有走出自身发展的“黑泥潭”。
日前,民生银行信用卡中心发布公告称,拟以公开竞价方式批量转让信用卡不良债权,2025年第一批和第二批个人不良贷款(信用卡透支)债权金额共计60.28亿元。其中本金33.31亿元,息费金额26.96亿元;共涉及不良债权88819笔,债务人85117户。
图片
图源:文轩图库
 
文轩财经了解到,第一批个人不良贷款信用卡透支的债权金额为13.73亿元,其中本金8.82亿元,息费金额4.91亿元,共涉及不良债权7147笔,债务人6396户,逾期时间主要集中在两年以内。
第二批个人不良贷款信用卡透支债权金额为46.55亿元,其中本金24.49亿元,息费金额22.05亿元,共涉及不良债权81672笔,债务人78721户,均无担保,为个人信用借款。
这批不良债权的地区分布较广,华东、华南地区占比最高,未偿本金余额占比分别为18.76%、18.57%,且债权本金余额5万元以下的占比较高,小额款项的催收难度大,处理过程更为繁琐。
 
60亿不良债权转让,信用卡坏账成为民生银行难以救治的业务板块,从侧面也反映出民生银行在管理及经营上的问题,2021年民生银行曾转让41亿个贷不良资产。
 
这一次民生银行再现摊牌式“甩包袱”。
 
截止2024年,民生银行的零售(含信用卡)不良贷款总额为296.31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7.76亿元,不良贷款率达到1.69%,比上年末上升0.17个百分点。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上半年信用卡不良贷款总额:153.88亿元,比上年末增加8.57亿元;信用卡不良贷款率:3.24%,比上年末上升0.26个百分点。
 
民生银行之所以要拟以公开竞价方式批量转让信用卡不良债权,背后反映了其信用卡业务在经历疯狂扩张后,因管理及内控等方面的疏忽,导致信用卡业务不良率的持续攀升。
 
在内控管理上民生银行也是一只游走在行业规章制度的边缘。今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行政处罚公示显示,中国民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因8项违法行为,被中国人民银行警告,没收违法所得99.068937万元,罚款1705.5万元。
 
各种问题频发,在整体经营层面,民生银行的数据也不那么好看。
 
数据显示,2024年,民生银行营收,净利润双跌,核心盈利能力持续承压:2024年前三季度,营收同比下降4.37%至1016.6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9.21%至304.86亿元;第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大跌18.24%。
 
同时,民生银行净息差仅为1.4%,在股份制银行中排名倒数第二!盈利能力下滑明显。截至2024年6月末,该行不良贷款总额已达648.99亿元。
此前新任行长王晓永表示,生银行管理层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营业收入增长的问题,二是风险管理方面的压力,三是落实好包括经营底层逻辑重塑在内的战略转型措施,释放出转型动能。
 
随着泛海集团、东方集团等重要股东相继暴雷,相关贷款面临的巨大风险压到了民生银行头上。曾经泛海集团高峰期占民生银行关联借款的80%,而今东方集团又爆出重大财务造假,房地产及信用卡等业务又导致民生银行资产不良率持续恶化。
 
那么,民生银行会走入“四面楚歌”的局面吗?
|观察员 刘生      审校 张素芬
©2015-2025 文轩新闻 版权所有
声明:该内容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轩财经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处理。邮箱:News@wenxuan.news

发布评论

您至少需输入5个字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